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春專欄-在地 專業 找回職棒感動

中時電子報/陸銘澤 2013.02.10 00:00
這陣子台灣的職棒總算有了欣慰之事,義聯集團買下興農牛,義大犀牛隊正式誕生,台灣職棒生態再次擁有兩支上市公司級的企業經營職棒(前次為統一及中信),對台灣職棒發展可謂一利多。惟經營職棒不若一般企業,絕對有其專業領域,期待大企業經營職棒能朝專業經營路線發展,把職棒做大!

台灣職棒環境最令人詬病在於由中小企業主導,這和主要職棒發展國家殊途,使職棒走向業餘的偏向,導致即使是大企業入主職棒後,也只能跟著朝小市場腳步走,愈走路愈小。不過像義聯集團如此規模,應該有不同的思考,林義守先生說過,別人認為義大世界和醫院蓋的很偏僻不好,做了才知成功!同樣的,職棒誰說會賠錢?做了才知道,只是要看怎麼做而已。

事實上,台灣是環顧世界主要職棒環境中,最具賺錢機會的市場。第一,台灣擁有不少死忠的球迷,否則簽賭成這樣早就跨台了;第二,台灣市場小,花在交通、住宿及餐飲等成本低;第三,台灣球員薪資平均落在二十萬左右,企業經營負擔不算大;再者台灣行政區域走向城市整合,且地方政府努力自創特色。這些因素讓台灣經營職棒很有賺錢的機會。針對以上特性,大企業經營職棒可藉由「在地化」和「專業化」兩方面著手。

「在地化」就是建立品牌特色,也就是跳脫競爭紅海,開創藍海;畢竟職棒是主客場制,要的是主場票房,當然要把所有資源集中在單一主場,讓在地人認同,和社區打成一片;桃猿隊今年主場全排在桃園,也表明就只針對在地市場,確實極具概念!若能再和地方緊密結合,把社造精神套過來,將球場定位類似社區中心,發展不可限量。

另一個策略是「專業化」,由於職棒被中小企業引導,被迫走向業餘化,評量是否繼續存在的標準竟是少虧錢,而不是多賺錢!業餘式思惟的基本心態,讓投入的資金和人力輜銖必較,蝴蝶效應下當然讓台灣職棒永遠停滯不前,甚至面臨存亡。因此不計代價投入專業人力及團隊,才有機會開創未來!

從義聯集團接手後的動作,確實有朝「在地化」和「專業化」來做,但若能再把主場設定在單一區域,並塑造成在地的中華隊形象,勢必喚起在地認同。想想光是高屏區域就有近三百萬人口,尤其有一五○萬人集中在不到三十公里周邊,地域認同感很容易塑造。再者滲入社造概念,引導在地資源參與球隊一切,包括生活文化塑造、商品限在地購得、球場在地特色包裝等;打造如紙教堂之於桃米社區的意象,不但可凝聚在地向心,更可吸引外客前來朝聖。

另外在專業人員方面,大企業球隊現階段要挖角重點絕不是王建民、郭泓志,而是美日領先品牌職業隊的經理人,甚至不吝嗇花費鉅資引進職棒經營團隊,改造台灣職棒環境。而此同時,大企業可另安排接班梯隊,待其合約滿後立即承接,讓台灣職棒經營上軌道,正式擁有職業運動經營人才,甚而藉此發展職籃及職足。

大企業入主,企業魄力應該顯現,做領頭羊,帶領改變台灣職棒業餘化小市場的走向。想想,如果大企業進來後,還是依循傳統的經營手法,相信台灣職棒幾乎年年都會面臨球隊轉手,市場仍是小圈圈的窘態,切莫讓這難得的契機再陷於枉然。(作者為台灣棒球博物館籌備處典藏主持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