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論壇》唐湘龍:美豬有啥好怕的?

NOWnews/ 2013.02.07 00:00
文/唐湘龍

「美牛」才落幕,「美豬」又來了。

我是還好。不是因為我喜歡美豬,坦白說,只要是自己開伙,我一定買台牛、台豬。好吃。我說「還好」的原因,一、反正就只是個消費者,基於對自由經濟的基本信念,越開放越好。還一個原因,這種因為「美x」叩關而來的大規模抗爭,看多了,習慣了。除了政治,還是政治。除了政客,從來也沒見誰從這種抗爭裡,真正得到什麼好處。

無聊。每天都要找點危機讓自己悲憤一下,真無聊。其實,不管從消費者或是生產者的角度,這些開放,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只有一件事兒重要,是內臟。待會兒再說。

如果還記得去年此時,「美牛問題」已經燒起來了。然後,焦土抗爭,因為馬政府出賣國民健康換TIFA,喪權辱國。然後,颱風夜,民進黨集體霸佔國會議場,非常悲壯。今天呢?美牛還是照著「10 ppb萊克多巴胺」含量標準進來了。

搞了半天,不過就是一紙唾沫自乾的「食品衛生法典」(CODEX)的表決。政客總是不缺遮羞布。下台階。

船過水無痕。鬧完裝沒事。然後,等下一攤。無聊,甚至無恥的政客們,總是邀你續攤。

沒錯,跟牛肉相反,台灣的豬肉自給率很高,九成以上。養豬不只是專業問題,養豬也是台灣農村的重要副業。民國75年,豬肉產值就超越稻米,成為台灣產值最大的農產品。隨時,全台灣在養的豬隻都在600萬頭以上,最多的時候還上千萬呢。可怕吧?平均每3個人就養一頭豬。韓國人口是台灣兩倍,但豬口只多了200萬頭。這樣講,你就知道台灣人多麼會吃豬了吧?

因為豬的重要,豬的敏感,所以去年馬政府就喊出了「牛豬分離」。「分離」兩個字在我理解,只是分開談的意思,絕對不是一個談,另一個打死不談。能夠暫時「分離」,因為對台灣,豬很重要,但對美國,牛很重要,台美互補,這種談判策略一拍即合。美牛進來了,好怪,大半年了,沒聽過一件抗議,也沒聽過一個吃多了萊克多巴胺的體損案例,看起來,台灣人對10 ppb萊克多巴胺的適應能力挺強的。那豬呢?

萊克多巴胺是重點。很多政論節目名嘴們連基本問題都搞不清楚。現在不是美豬要不要開放的問題,美豬已經開放了。不然,市場上另外一成的豬肉從哪兒來的。這幾年,美豬的進口量差不多在4萬噸左右,塊肉和絞肉都有。數量溫和成長。但按照現行管理規定,美豬是不可以含萊克多巴胺的。因此,理論上,現在市場上的美豬,或任何國家的進口豬肉都不可以含萊克多巴胺。但接下去真正要討論的是:含萊克多巴胺10ppb以下的豬肉可不可以進口?

設想,除了農業保護的理由之外,還有什麼理由可以擋得住萊克多巴胺10ppb以下的豬肉進口?因為,牛已經開放了。因為,CODEX表決通過的,不是只針對牛肉,而是所有肉品都適用,當然也包括豬肉。既然10ppb是台灣可接受的容許值,既然台灣也接受CODEX的標準,那麼,牛可以進來,豬為什麼不行?

如果就是要保護豬,那麼,連10ppb以下的也不應該開放。但現在又不是這樣做。所以,任何要反對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的政黨或是民間團體,可能都要把論述想清楚,講清楚。國際貿易這種事兒,台灣的籌碼不會太多,也沒有耍賴硬拗的本錢。道理講不清楚,耍賴硬拗只會壞事兒。簡單講,美豬進口這檔事兒,拖不了很久。大家要準備面對。到底是反美豬,還是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還是,就是要限量進口,保護台豬?

更何況,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養豬的環境成本非常高。台灣在養的豬口為什麼緩步下降,一方面是進口,另一個原因就是環保。當年郝柏村在當行政院長時,就為了高屏溪整治問題和養豬戶槓上。為了養豬,台灣,尤其是南台灣的水源區,其實是付出了非常大的環境成本。

文章一開始我就講了,如果自己開伙,不管牛豬,我都買傳統市場的溫體。因為好吃。豬肉尤其是。台灣豬肉因為品種、閹割、溫體的三大優勢,就是比進口豬肉好吃。早期,還是出口創匯的主角呢。雖然飼養成本比美豬高個7、8成,但就算我是養豬戶,我也不會太擔心。

但我擔心一點,也只有這一點,就是豬內臟。這玩意兒就得好好計較了。豬肉臟,閩南話講的「下水」,在台灣是無敵至尊寶,在美國則是屠宰廢棄物,這種落差,就得好好談了。豬內臟是養豬戶的另外一大收入,就像買鴨子通常都看不到鴨舌頭一樣,都另外處理了,都是錢哪。豬肉臟的萊克多巴胺含量要特別計較,因為這不是CODEX的重點,除了台灣,世界上也沒幾個國家在乎,台灣有獨門經濟利益,當然就有獨門的經濟考量,在談判時,預料將是攻防的真正焦點。

雖然馬政府至今沒鬆口,但我是不會天真到以為TIFA一定不會談豬肉。勿恃豬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但就像是當年的火雞肉和雞內臟一樣,吵個半天,最後,沒事兒的還是沒事兒。原因只有一個,食材是很本土、很唯心的事兒。同樣是雞睪丸,大家就是喜歡台味兒,就算開放,也礙不了什麼。我判斷,豬內臟也一樣。

別擔心,準備迎接美豬談判就是了。硬擋,只是在談判中付出額外的代價。那才真是傷。內傷。

(本文作者唐湘龍,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家,NOWnews《今日新聞》名家論壇作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