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觀念平台-澎湖能不能有「潘安邦路」?

中時電子報/黃瑞明 2013.02.06 00:00
去年元旦過後,「帽子歌后」鳳飛飛就撒手離開人世。不過十三個月,如今主唱〈外婆的澎湖灣〉的潘安邦也走了。對於許多人來說,歌壇痛失兩位巨星,留下來的只剩無盡的思念。

生老病死是人世的鐵律,時間到了,生命總要凋零。不健忘的人大概還記得「寶島玉女」張美瑤在去年四月辭世的消息,不過,如非死後傳出前夫柯俊雄拒付贍養費的爭議,知道這事的人或許會更少。這實在令人遺憾。張跟鳳、潘都是台灣當代文化史的一部分,沒有她(他)們散發的光芒,我們的回憶必然褪色不少。那麼,除了懷念之外,我們不能付出一點更具體的感謝嗎?比方說:在出生地拿這些人為一條馬路命名。

除了中正路與中山路之外,台灣的街道罕見以時人命名,這其實是社會的缺憾。就拿台中市來說吧,什麼五權路、英才路、忠明路、文心路之類的充斥其間,反映的不是政治八股就是道德氾濫的思維。外人不知路政機關的標準與程序,可以確定的卻是,命名既無章法,更乏美感,呈現出來的只是價值觀的單調與想像力的貧瘠。

德國人的作法值得作為借鏡。他們的街道中有一大半是以知名人物為名。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乃至藝術家、大文豪、學運領袖,經由地方議會的決議加持,誰都有機會在死後繼續成為世人日常生活的通用詞彙。命名如此繽紛,街道路牌自然稱得上就是一部歷史的索引指南。瑪琳黛德麗是榮膺上榜的幸運女,為了懷念這位黑白片巨星,柏林人獻出了布蘭登堡凱旋門附近的一座廣場。慕尼黑人則是將市區之內幽靜典雅的幾條相鄰街道保留給貝多芬、莫札爾特與舒伯特、海頓這些音樂才子。不久前,西南部一座小城議會更在網友的熱烈連署支持下,把一座游泳池改名為依然健在的好萊塢諧星布德史賓賽(「大野遊龍」),原因是他年輕時曾在那裡參加決賽。

這些年來,儘管本土化的呼聲滿天嘎響,它在政治上的意義還是遠大於在文化層面。街道命名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我們沒有值得後人懷念的先驅、文人與偶像嗎?不分族群,不管年代,只要曾經作出相當貢獻,他們就應該走入後人的日常生活裡,成為大眾懷念追憶的對象,不是嗎?街道命名如果能夠從此步上多元化,那麼社會不僅可以更加多采多姿,同時也能洋溢更多的人情味。這樣看來,現行的命名機制當然值得檢討。命名事關社會公器,不想繼續閉門造車的主管機關應該致力於廣納各界意見,擬定包容開放的命名規則。

如果馬公、大溪、埔里都能給潘安邦、鳳飛飛、張美瑤一條路,那麼台灣的街道命名文化或許也將從此展開新頁!(作者為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