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以「虛幻擬真」、「真實若幻」來探討人性慾望、藝術療癒、藝術機制、人際關係與社會生活等層面,透過呈現不同型式的當代藝術創作,讓觀眾在參與展覽的過程中,重新看見原本存在卻不得見之事物、進入原本無法進入之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凡,重新反思人的存在、認知的事實與藝術本質,發現一個理想的精神與生活狀態以及對未來的想像。
台北市立美術館慶30週年,1月26日起推出當代藝術主題聯展《真真:當代超常經驗》,由邀請17位當代藝術家及2組藝術團隊作品,展出作品40組,類型包括平面、綜合媒材、概念、錄像、裝置、劇場表演等。
展名「真真」與展覽發想自中國小說《聊齋誌異》中〈畫壁〉與《太平廣記》中的〈畫工〉故事。提出藝術創作所具有表現實境、真幻莫辨的感染與影響力。〈畫壁〉是人脫離現實時空;而〈畫工〉則是人在現實世界中發生超乎尋常經驗的故事。過去藝術受限於媒材,只能表現在絹、紙、畫布、牆壁上,創作者的「神來之筆」與它動人的感染力,透過神話故事而流傳。在當代,透過網路及高科技,製造出如假包換的「逼真」場面已非難事。
我們的生活被大量製造或複製的「真實」影像所包圍,這些如假包換的影像透過傳媒無孔不入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有正面亦有負面。文化大眾化、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解消後,一切都可成為消費品,為了商業或其它的目的,也可以以真實包裝的「假相」,誤導甚至欺騙人們,讓人們迷失在這些藉由「真實」所塑造的「虛幻」中。
同時,網路世界的擴大,人們以匿名或以另一種身份(假像)存在於網路之中,這種對另一種身分的存在與依賴,形成一個真假莫辨的時代現象,人們在享受科技發展的便利之餘,也可能處在一個失去自我中心與孤獨的狀態。
藝術一直以不同的功能、型式等,與人類文明及歷史密不可分,在生活與藝術界線解消的今日,本展期待藉由當代藝術的多元思考與其對當下社會現狀的反映,觀眾不僅為單向觀看,更能從共同的生活情境激發思考、主動的參與體驗等,讓作品的意義更為完整,也提供一個重新反思、發掘對當下生活與未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