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學者與地方意見領袖所組成的「大雙和花園城市聯盟」,日前前往新北市政府拜會副市長李四川,並當面遞交願景白皮書。李四川在接見該聯盟成員時表示,不僅市府將開始辦理瓦窯溝整治計畫,同時未來將引進多功能堤防的觀念,讓淡水河沿岸居民可輕易接近河川,不必再面對高聳的堤防。
「大雙和花園城市聯盟」在辦理了一系列的地方座談會、學界論壇及國際高峰會之後,整理出了一份首次由市民參與、由下而上的《大雙和花園城市白皮書》,並由該聯盟召集人中經院李永展教授率中興大學董建宏教授及多位成員前往新北市政府,將白皮書當面遞交副市長李四川。該聯盟曾在去年12月舉辦「2012國際水岸城市高峰會」,會中邀請多位歐盟環境總署官員、日本專家學者來台共同研討未來的城市建設等議題,而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當時也都受邀出席該高峰會。
李永展表示,這次白皮書所倡議的「花園城市」概念,是由英國爵士霍華德(Ebenezer Howard)在1898年提出的,係指有高綠覆率及高透水率,兼具城市、鄉村優點與特質的理想城市。他進一步舉例說明,在現代都市中,高比例的公園綠地不僅可做為都市之「肺」,其吸收暴雨逕流的功能也堪稱為都市之「腎」;但台灣的城市大多是,能做到「城市中有花園」便已難能可貴,更遑論將城市建設為氣候不侵(climate proof)了。
李永展指出,南投的中興新村、新北的雙和地區是台灣僅有的二個花園城市案例,但目前只有中興新村仍保有花園城市的設計理念,包括:低密度住宅、高密度綠地、寧靜的囊底路巷、雨污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等;至於新北市的雙和地區,他則認為已因過度開發而偏離正軌。
負責撰稿該白皮書的董建宏補充說明,雙和地區原先採用花園城市的道路規劃原則,捨棄棋盤式道路,以降低車行速度,且規劃了七座大型公園。但由於人口密度過高,只好變更都市計畫,將原本7個大型公園變更為學校、公共設施或住宅區,只剩下一個半的公園,如此的市鎮建設根本背離了花園城市的規劃原意。他進一步表示,後五都時代的城鄉發展,勢必會更趨向於高密度的都會及低密度的非都會地區兩極化發展,如能將花園城市理念適當轉化應用,或許可為五都時代的城鄉發展提供更好的參考藍圖。
共同出席的前進協會理事周右戔表示,該白皮書是從多元面向的宏觀角度提出願景,「永續」是從親水政策與水綠整合的角度切入,「創意」則是從文化營造及產業創新著手,這也是大雙和地區邁向水岸花園城市的第一步,後續將有各種配套作法及推動計畫來落實這些理念,並希望這些做法能提供新北市、台北市等各地進行未來城市建設時的參考。
李四川代表市府接受白皮書時承諾,會督促市府官員將白皮書的願景及主張做為未來規劃雙和地區發展的主要參考依據。此外他也提到,正在進行中的華中水岸BT案及蘆洲的水岸規畫,是市府推動水岸改造的最好範例,而未來也將推動以多功能堤防(super dike)取代現在高聳的堤防,並開始辦理瓦窯溝整治計畫,以「標售」取代「徵收」,讓政府、人民、企業都能共享溝渠整治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