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14日表示,政府看似企圖要實現居住正義,但實際上不但看到弱勢社會住宅的不足與分布不當,更看到政府對社會住宅實施的決心與做法欠缺,如此發展,要透過社會住宅來落實居住正義還是在紙上談兵,遙不可及!
張金鶚表示,社會住宅是住宅法規定政府興建或獎勵民間興建作為「出租住宅」的專有名詞,其中規定至少10%的社會住宅要提供給特定的弱勢族群。他指出,住宅法已經沒有國民住宅、合宜住宅、公營住宅等名稱或規範,也就是說,住宅法在今年實施後,應回歸住宅法的規定,政府不應再興建出售住宅給一般大眾。
張金鶚指出,興建社會住宅是出租住宅,不應也不會受到鄰里的排擠反對,政府應教育並作出社會住宅的良好示範。如何協助10~30%少數的弱勢族群,提供良好的社工服務,以及鄰里公共設施,使社會住宅能提升鄰里環境,這是政府的責任!
他也表達支持修法的態度,張金鶚認為,弱勢族群是政府要幫助的核心,應該提高比例,將10%的社會住宅提供給特定弱勢族群提高到30%,如此才能突顯政府落實居住正義的決心,且6000戶社會住宅占所有住宅數量仍非常少數,且是出租住宅,如此對附近房價不會產生影響,不應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