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如何解決國營事業問題

立報/本報訊 2013.01.03 00:00
左看:勞工團結、自主管理

近來,因國營事業績效不彰而其勞工還能拿到相對豐厚的績效獎金,引發了國營事業污名化的趨勢。國營事業的勞工的勞動所得是否不公平的過高?國營事業是否必然績效不彰而為政府特權壟斷、包庇的經濟事業?這問題,需要整體的檢討。

首先,過去11年以來,台灣的平均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約為3.83%;同期間全台各產業薪資的平均年增率僅有0.78%;只有經濟成長率5分之1!以「按勞分配」的基本公義標準來看, 台灣勞動者根本沒有得到應所得到的工作報酬,絕大部分勞動成果都被掌握資本者所攫取。

所以,我們根本不應以一個不公義的低薪資水平來比較國營事業勞工的薪資所得,從而認定國營事業勞工是不當得利。關鍵應是:不論是私人資本下或國營事業下的勞工應相互團結共同打破目前勞動者被剝削的薪資結構。

其次,目前國營事業固然是績效不彰,但這是由於掌權者以龐大的國家資源來作為政治酬庸、鞏固自身政治利益的手段,而從不以勞工自主管理、追求績效,來做為國營事業營運的目標。

要徹底的去除國營事業當前的污名形象,根本之計在於國營事業必須走向勞工自主管理、全民監督的公共化。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民營化、全球化

台灣幾家大型國營事業,如中油、台電、台水公司,前年合計虧損8百多億元,但其員工年終時每人平均卻能拿到2、3個月以上的績效獎金。

這新聞反映了政府對於國營事業的定位、對於民營化政策等基本經濟政策的方向,顯然搖擺不定、毫無定策,才會造成今日國營事業效能不彰、浪費社會資源、包庇一小群特權結構保護下的受薪員工。

既然這些國營事業已公司化了,那就意味著國營事業必須接受起碼的營運績效的評估檢核,否則何以稱之為公司治理呢?以此來看,上述幾家公司長期為壟斷事業、且有當年政府所給予的最佳營運資源與條件,但如今績效卻是如此離譜,這還不該全面貫徹民營化的政策嗎?

這些國營事業,如在正常市場競爭下必然是可憐的被淘汰者,而且即使以基本營運與管理標準下來檢驗,都是不合格的企業經營表現。不顧社會現實與營運績效,而厚待自己員工,不過是這種惡質公營文化的表現而已。

在這全球化的今日,我們呼籲政府應徹底的全面民營化所有國營事業,並開放這些基礎產業讓全球企業加入競爭,以市場機制來杜絕包庇,來提供出全民所需的最佳效服務。陳安君/大學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