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學術界認為大腦在理解方塊字的漢語及英文、法文等拼音文字的認知神經機制上,會形成不同的大腦神經迴路,腦部處理訊息的區域也不同,但是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團隊及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學院合作研究後,發現沒有特別不一樣。
傳統認為,相較於拼音文字,認知神經機制在處理視覺複雜度較高的漢語文字時,必須倚賴左腦神經網絡外的區域;但研究顯示,大腦閱讀的神經機制沒有因不同組字規則,而形成特定不同且明顯的大腦神經迴路。
研究指出,根據大腦掃瞄資料,受試者不論處理中文或法文的字形辨識和手寫形態時,神經活化的區域其實相似。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文瑞說:『(原音)文字系統有它的特殊性在,可是可能沒有想像中差異那麼大,現在我們在跨文化、跨語言系統下做國際合作,發現其實還蠻接近的。當我們把一些比較容易干擾的實驗變項控制比較完整時,得到的結果不是跟想像中或文獻宣稱的差異大。』
這項研究成果獲資料佐證,釐清過去觀點的一些疑問;這項論文已在11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