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重返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當前思考

立報/本報訊 2012.12.27 00:00
書名:破門而入作者:汪立峽出版:唐山 2012/08■延光錫20世紀初葉,世界和東亞的資本主義現實,似乎越來越清楚地表現出馬克思所分析和預見的資本主義的危機,但因為追求馬克思主義的方案之理論和運動,經過冷戰和資本主義現代化,從其歷史被斷裂,而面臨找不到形成另類理論和思想出口的危機。汪立峽先生最近出版的《破門而入》,從副標題「為馬克思主義辯護」可得知,是根據作者的馬克思主義觀點撰寫的,由33個短篇思想札記所構成的馬克思主義入門書。具有豐富的台灣工運和政治社會運動經驗的作者所撰寫的「入門書」,其實很可能讓人感到「陌生」。因為從書的結構和內容來看,作者在思想上省略掉20世紀的複雜糾纏的思想討論,則完全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展開討論,而在歷史和現實運動層面,則根據於被遺忘而他者化的「中國」社會主義。傳承思想的「內在性」,同時試圖批判性地介入台灣現實的此著作,雖然是陌生,但因此更需要注意。在汪先生著作裡,歷史的「中國」成為突破台灣的思想和運動的困境之出口。因此,作者可能很容易被貼上「統派」這樣的標籤。的確,在此書裡,「中國」是個現實的對象,也是理論性爭論點。但在我看來,它更是分享歷史的左翼思想和運動的「內在資源」。汪先生在此書裡,為了批判台灣的「現實」,參照馬克思的「理想」,但為了辯護對「中國」的「理想主義」的批判,參照「現實」的中國。這就表現了在「台灣」這樣的特殊條件下,傳承歷史傳統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奮鬥。因此,我們正面地消化這本書的方式,不是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的爭論和判斷,而是掌握住其理論「立場」給台灣社會帶來的批判性內涵。此書前半部敘述的,以恩格斯的「平反」為核心的理論重構,即唯物「辯證法」,可能是汪先生所提出的理論核心。在我看來,汪先生在此書,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邊一向未完成狀態的「辯證法」中,重新關注超越「社會」的「自然」,給辯證法賦予唯物論性質,而更強調了「兩大和解」,即「人類與人類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和解。汪先生把這種辯證法命名為「內在關係哲學」,從此出發,能夠有效地批判經濟決定論,主張意識形態的兩義性,也批判過度強調「人」或「自然」某一方的「人道主義」和「生態主義」的本質主義。同時,他提出「中國」這麼一個理想的參照點,強調思想工作不能只留在「分析和批判」,需要提升到「重構和綜合」。從20世紀歷史來看,理論分析和運動實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社會主義在理論上起源於高度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但其革命只發生在歐洲的邊陲之俄羅斯和第三世界(半)殖民地國家。我們從此可以知道只能透過重新發現第三世界的歷史經驗,彌補此距離,而構成新的另類進步思想。因此我們透過這本書可以重新思考作為批判思想的內在根據之「中國」,進而摸索復原內在思想傳統的路徑,同時也可以反思介入台灣社會的理論思想武器。20世紀80年代所進行的所謂「民主化」,看來似乎提供了進步性轉換的契機,但短暫的歷史「開放」之後,理論和運動都很快進入長期的危機。尤其思想斷裂,造成了群眾運動的分析能力和組織能力上的不足,而反過來再加劇思想的貧困。這種惡性循環還在反覆。而且,在短暫的開放空間中,即便展開了「左翼」理論的激進化,群眾的現實還是沒有突破「自由主義的民主主義」,而變革的空間也越來越縮小,結果「激進」的左翼運動多半淪為知識分子精英為中心的運動。重返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能否成為根本性的反思當前思想危機的契機?從《破門而入》進入討論,是一個可能的選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