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教師評鑑不願說出的真相

立報/本報訊 2012.12.18 00:00
■邱儷萍上週,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教師評鑑入法」的議題成為最富爭議的焦點。社會大眾也許會覺得教師評鑑是淘汰不適任教師的妙藥、是提升教學品質的萬靈丹。但真的是如此嗎?還是教師評鑑反而影響了教學品質,根本無法達到淘汰不適任教師的目的?高教評鑑的前車之鑑目前的高教評鑑模式,重研究而輕教學,大學老師忙於升等而影響了教學。今年928教師節,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已到教育部前抗議,而大學生也反對此種評鑑,因為他們都是評鑑下的受害者。日前報載在世新大學任教近25年的余陽洲老師,或學生票選為優良教師,但他至今無法升等,仍維持講師的等級,原因無他,余老師把時間都奉獻給教學、都奉獻給學生,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字在國際期刊出現的次數。若一個評鑑制度無法讓花時間在學生身上的老師獲得獎勵,反而是重心放在研究的老師升等了,這不是績效式評鑑制度的一種諷刺嗎?教學與研究無輕重之分,但一體適用的評鑑標準絕對無法兩者兼顧,量化是最便利的指標,重視品質的教學注定被犧牲。更嚴重的,它壓縮到老師的教學時間,直接影響的,就是你我的孩子!假評鑑,真淘汰?面對不適任教師,在教育部所頒布的「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行注意事項」,已有完善的處理辦法,但為何常在報紙媒體上,屢屢出現不適任教師的新聞?首先,必須要澄清,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戰戰競競認真的在教書,少數的不適任教師,被媒體報導而渲染,讓大眾以為學校充斥著不適任教師,這並不符合教育現場的事實。其次,學校方面往往不懂法律、不按流程,或因怠惰或因便宜行事,每每在第一時間用延長病假的方式處理;或者過了輔導期,卻根本沒進入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流程。不適任教師在媒體屢成新聞,不是因為沒有機制處理,而是校方不知如何處理或處理不當。有鑑於此,希望教育單位能開設處理不適任教師的課程,尤其一校之長更應深入了解。本會曾協助某校處理一位不適任教師,這位老師擁有多張證照、有英語任教資格、主任資格,教案製作精美,更難得的,還會寫教學省思札記。然而,在教學現場卻常對學生有不當言行,後來經醫師證明患有精神疾病而解聘。若以教育部想推動的評鑑標準,他絕對可以高分通過。所以,績效主義式的評鑑無法淘汰不適任教師,而認真為學生的好老師,又難以用紙本量化。因此,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首要之務,不是另增經費和行政負擔去辦理教師評鑑,而是督促各校落實「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行注意事項」。評鑑加考核,疊床架屋目前的中小學教師每年都須按照「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進行成績考核,其內容分平時考核及年終考核,依教師們的表現有記大功、小功及嘉獎,懲處方面也有記大過、小過及申誡,至於記功記過的標準,在考核辦法中都有詳盡的說明。平時校方,也可依照教師在校的教學表現給予獎勵或懲處。批評者謂:「成績考核是假的,因為幾乎所有老師都得到甲等。」這是競爭式的思考邏輯,似乎一定要淘汰最差者才是好制度,為何不正面肯定多數老師都是好老師呢?考核制度若有不足可做檢討,但實無須再增加一套疊床架屋、勞民又傷財的評鑑制度。行政評鑑多如牛毛,淪為表面功夫目前學校的老師,常為了多如牛毛的評鑑(如午餐供應工作評鑑、交通安全教育評鑑、性別平等教育評鑑),被上級要求完成精細的評鑑指標項目。常常老師們要花許多時間進行繁瑣的書面文件整理。另外,訪視委員來前,要先準備茶水、製作歡迎海報……評鑑過程中,訪談對象多事前安排,也未能窺見真實面。直言之,這些紙上作業根本與學生學習無關,形成「為評鑑而評鑑」的表面工作。為了應付各式各樣的評鑑,成就了面子卻失去了裡子。學生才是真正的教育主體,卻在行禮如儀的評鑑中被忽視。目前修正案中竟以空白授權方式委任教育部訂定評鑑辦法,更加深我們對評鑑走向形式化及淪為表面功夫的疑慮。老師是勞工,但學生不是商品教師是受雇的勞工,但從事的工作和生產線不同,生產商品可以量化,但教人的工作可以如此嗎?這位老師教出數學考100分的學生;那位老師教出品行良好的學生,哪一位是好老師?這位老師教學創新活潑,課堂總是鬧哄哄;那位老師上課態度嚴謹,學生專注聽講不敢亂動,哪一位老師可以得到較高的評鑑分數?教學是一門藝術,老師必須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如同觀察入微的藝術家,將不起眼的石頭雕琢成獨一無二的鑽石。況且,鑽石的光芒不見得會在短短幾年顯現,老師的一席話,也許在十數年後才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卻不能說這種影響是不巨大的。教人的價值正如藝術的價值,難以評量,這種設定量表的評鑑,是否反而傷害了教師的專業自主和學生多元發展的教育精神?評鑑真的是好東西嗎?往往聽到旁人說:其他行業都有評鑑,為何老師就沒評鑑?我真的很想問,用評鑑來衡量工作的價值真的好嗎?企業奉「績效評鑑」為圭臬,已讓勞工朋友變成被壓榨的螺絲釘,常常超時工作、加班沒加班費,勞動成本全世界倒數第一低!為了績效,拚命工作,為了績效,生活沒品質。做為一個人,勞動人權在哪裡?工作尊嚴在何方?若大家都不喜歡這種評鑑,應該把這種資本主義式的評鑑丟進垃圾堆,重新找回工作的價值及做人該有的尊嚴。不管你是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反思這種評鑑真的是好東西嗎?教師和所有勞工一樣,想要一個有合理的勞動條件、不要被績效綑綁的工作環境。教師評鑑象徵的就是「教育商品化」的傾向,我們不願意見到教育環境複製企業裡不當及非人的管理模式。以改革教育為名,反而傷害了學生、傷害了老師、挑撥了親師關係,最終的受害者將是台灣的教育。(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文宣部主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