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60 大谷翔平 颱風

國銀吸收人民幣存款 恐拖累獲利

自由時報/ 2012.12.17 00:00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可望於農曆年前開辦人民幣業務,市場高度期待台灣金融業將一片光明;但實際上,由於初期消化人民幣存款管道不足,反而成為拖累銀行利差擴大的絆腳石。

外資券商表示,人民幣業務對金融業獲利挹注仍有限,主因為國內人民幣存款需求將大於放款需求,且利息相對高,銀行獲利空間並沒有想像中大。

國內法人也認為,兩岸貨幣清算雖然對金融業是項利多,但實質效益似乎沒市場預期那麼大,且要轉為實際獲利數字時,可能有一段路要走。以香港經驗為例,建立清算機制後,經歷了9年,才發展到衍生產品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需要累積足夠的人民幣資金池,之後才能發展相關業務,因此初期在人民幣去化管道有限下,吸收人民幣存款後,造成整體外幣存放利差縮小的「副作用」,是各銀行難以迴避的問題。

法人表示,市場高度期待DBU可藉承作存、放款與財富管理等人民幣相關業務,強化獲利能力;但在樂觀預期中,包括累積足夠人民幣存款需要時間、人民幣存款消化管道不足、人民幣業務獲利恐不如預期豐厚等困難,都是被市場所忽略。

兩岸貨幣清算可說是金融業新的里程碑,但要轉為實際獲利數字,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銀行初期人民幣存款吸收越多,資金成本負擔就越大,且未來實質效益也沒有市場預期這麼大,國人仍應中性看待,金融業體質好壞,才是競爭利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