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千億補助休耕 4萬頃農地不見了

中時電子報/楊毅/台北報導 2012.12.16 00:00
國內休耕地逾二十萬公頃,雖提出休耕補改革方案,但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農委會欠缺整體農地政策規畫,導致可耕地不斷流失、休耕地面積增加,十五年來,政府休耕補助及轉作獎勵金投入一千三百億餘元,卻無助耕地利用,除了增加國家財政負擔之外,對糧食自給率也有負面影響。

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政府主管機關欠缺整體農地政策規畫,耕地面積從九十年度的八十四.九萬公頃,逐年減少至去年度僅剩八十.八萬公頃,十年期間耕地面積急遽減少約四.一萬公頃,相當驚人。

因應休耕農地漸增,農委會規畫推出「活化休耕地政策」,未來休耕補助金額將大幅縮水,但引起部分農業縣分立委反彈,甚至一度掀起「老農」和「新農」階級對立問題。

此外,工廠、加油站、非法棄置場址等汙染源毗鄰農地比比皆是,但「灌排分離」始終無法落實,導致可耕地汙染嚴重;部分農業縣市,如雲林、彰化、嘉義和屏東,過度抽用地下水,地層下陷總面積已高達五三四.四平方公里,部分耕地面積從中消失。

報告另指,為因應加入WTO開放稻米進口,政府輔導農民辦理轉作或休耕等,導致稻米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隨之下降。為保障農民權益,農委會每年編列大筆預算補助休耕及收購稻米,卻未解決稻米產銷失衡,反而產生農田荒蕪、土壤劣變、病蟲鼠害滋生、影響灌排水設施及田埂維護等「後遺症」,導致日後復耕困難。

報告表示,十五年來,休耕補助及轉作獎勵金高達一三一三億餘元,卻無助耕地利用;國內休耕地面積又從八十六年十四萬四二九八公頃,迅速增加到去年度二十萬五三三公頃,休耕地閒置比率高達十二.四%。

預算中心批評,為活化休耕地,農委會陸續規畫連續兩期休耕,只能領一期補助款,並結合「小地主大佃農」等政策,但因政策規畫欠周詳,未與農民充分溝通,引發強烈反彈。政府未能有效引導休耕田活化,每年卻大量進口其他農糧,顯有爭議,應全面檢討現行休耕政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