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何必冒犯龍應台? 她其實是政治家

自由時報/ 2012.12.10 00:00
《陽光時務週刊》質疑文化部長

編按:

文化部長龍應台11月底以官員的身分訪問香港一星期,期間一場公開演講名為「我的香港,我的台灣」。

有趣的是,龍應台剛返台,12月9日,香港新出刊的第34期《陽光時務週刊》,副主編溫克堅回敬了一篇文章〈何必冒犯龍應台〉,對龍應台周游在作家與官員的身分,精心算計安全發言的特質,提出頗為深刻的觀察。(以下為記者凌美雪整理)

龍應台演講結論摘要

龍應台說,台灣對華人世界的獨特貢獻在建立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這條路上的實踐。「你們可以把我當作是一個民主實踐的標本,就說台灣實現民主政治,有很多缺陷、無奈。」在演講的最後,龍應台說,「台灣與香港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相對於那個大傳統、大敘述,相對於所謂的『偉大』,台灣和香港都是『邊陲』;但是邊陲有邊陲的優勢,邊陲有邊陲的自由,邊陲有邊陲可以做出的獨特的貢獻。」

龍應台提出一個結論,「我們這幾年常常用一個詞 "soft power",我相信soft power這兩個字真正的重點不是在power,真正的重點在soft……。因為soft power告訴我們的是:正是因為邊陲,反而有一種溫柔如水的力量,更長更遠。」

第34期《陽光時務週刊》部分重點摘要

溫克堅一開始就向龍應台提問了「你眼中的大陸在哪裡?」溫克堅提到中國對劉曉波的判決激發了國內和國際輿論的強烈抗議,要求釋放劉曉波,但在那過程中龍應台保持沉默,直到在廣州中山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龍應台回應學生是因為反對表態文化,這有悖於她一貫堅持的寬容原則。「她說:『寬容是說,在你認為對的事情裡,也要留一點空間給別人,不能拿你的對去壓迫別人表態。』」

包括像對六四等事件的看法,龍應台多次表示,在她書中都回答了,但溫克堅認為,「龍應台的寫作當然充滿了對專制體制的抨擊,為民主辯護的感性文字。不過稍稍讓人疑惑的是,這種對普世價值的一般性表述能否替代對特定災難事件的發聲?尤其是對典型公共事件的發聲?」溫克堅舉近期藏人持續自焚的人到悲劇為例,大陸媒體與多數知識份子都保持?可恥的沉默,「但是我們清楚的是,這種沉默是因為我們對風險的考量,歸根結底是一種恥辱。面對強大的壓制性體制,面對觸目驚心的人權災難,我們無法依靠空洞的價值表述來遮蓋我們的懦弱和獲得內心的釋懷。」

「不過對議題進行精心篩選,對效果進行細心計算,在某些議題上大聲抗議,在某些議題上優雅的沉默,這是人們想像中那個感性悲憫的龍應台嗎?這是那個號稱華語世界第一支筆的「龍捲風」嗎?這其實更像一個政治家的做法。」溫克堅說,「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龍應台本來就是一個政治家。」

舉近年台灣各界政治人士,包括連戰、宋楚瑜、吳伯雄、謝長廷等以各種身分登陸,「從大陸民間視野來看,在兩岸懸殊的政治勢力對比中,這更像是中共統戰格局裏的某些角色。龍應台是這群角色當中的一個嗎?」

「龍應台當年不是台灣民主化的鬥士,今天自然不能期待她成為大陸民主化過程中的同行者。」溫克堅對龍應台的演講,提出一個回應結論,「假如我真有機會在香港大學當面向龍應台提問,其實我只會問,最近天氣如何?因為那些有關大陸的hard questions,對強調soft power的龍應台,可能是多此一舉的冒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