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長照保險商業化

立報/本報訊 2012.12.09 00:00
左看:長照不是賠錢貨

今年10月,金管會全力引導壽險資金加入國內長照機制,行政院也要各部會研議開放企業投資安養機構,否則未來政府財政難以支應每年增加的失能人口,照護品質勢必逐年下降。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則於本週語重心長呼籲:「長照保險如果商業化,台灣社會貧富兩極化的情形會更嚴重。」

前者使行政院引來圖利保險財團的罵名,這過程中是否有官員圖利護航我們並不確定,但能確定的是一個負債近5兆元的政府,會將長照推入財團的虎口,是因僅從經濟利益看待長照,認為它是一個錢坑政策。

對此我們要說:這是一個想像力何其貧乏的政府!事實上長照直接服務可提供交通接送、餐飲、輔具設計生產、無障礙環境改善等新興產業、就業機會,但政府卻因弱勢需求者根本付不起支撐服務產業的費用,而將其定義為非有效需求。

這觀念卻忽略長照在社會與經濟的雙重效益:在社會效益上,公益長照產業讓我們學習只要有社會需求,縱使出不起錢購買,我們也願意投資資本去生產弱勢者的公共長期照顧;在經濟上,社福機構可在服務弱勢者的過程掌握人性化服務的營運關鍵,並發展提供富人差異化的自費照顧服務。而這雙軌照顧體系所帶來的公民基本價值觀轉換,則是無價。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合理規劃並非不可

金管會為了引導保險業從房地產投機轉向長照產業,故於10月提議放寬保險業投資長期照護產業。這一來可解決未來長期照顧風險,二來使壽險業投資轉向正軌。而壽險業者亦善意回應規劃從保單給付、養生專區開發、老年社區改造、設立機構等「一條鞭」投入。

然而,本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公開呼籲「長照保險如果商業化,台灣社會貧富兩極化會更嚴重」,擔心有可能因為壽險業者的大筆資金投入,導致長照市場向商業傾斜,使得保險業的私人長照專門照顧有錢人、非營利機構卻無力負擔大批窮人的需求,最終長照市場失控、平價商品退場。

這樣的擔憂固然有所本,但卻忽略了另一個現實側面:行政院預估到2025年國內失能人口可能突破1百萬人,屆時平均每5位老人之中,就有一位需要長期照護。但國內目前安養機構僅1,968家,雖提供12.7萬個床位,但仍有2.5萬個空床,空床率達20%,則因政府效率不彰,導致無法有效率的將有需要的被照顧者分配到各機構,造成明明有大量的失能者需要被照顧,空床率卻居高不下的荒謬現象。

為解決此問題,應放寬商業企業法人投入,而與社會財團法人雙軌發展,政府宜訂出完善的遊戲規則、輔以中低收補助,才有機會滿足多元照顧需求。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