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人才外流的潛台詞

立報/本報訊 2012.12.06 00:00
或許是「人才興國」的古訓,這任內閣對人才外流問題,特別關注。

但天底下最難鑑定的東西之一,就是「人才」。是草?是寶?常常因人而異,更別說看走眼的情況屢見不鮮。

右翼經濟學家很早就曉得這個道理,他們把人才的價值交給市場決定,企業必須為他們心目中的人才付出高價,而人才也像游牧民族般,逐誘因而居。

右翼經濟學家普遍相信全球化,因此無論是招攬人才或人才求職,「世界都是平的」。

既是如此,向來深信國際化的台灣為何還要擔心人才外流?

比較堂皇的理由是,台灣人才外流,意味了產業條件不佳,連帶導致看不到遠景、薪資過低的連環套。若如此,則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推動產業升級,至於絞盡腦汁想吸引人才回流,只是本末倒置而已。

其實,擔心人才外流的背後潛台詞是,擔心「人才外流中國」。

唯有洞悉這個潛台詞,才能讓我們理解,何以台灣人才滯留美國、日本被當作習以為常,但到中國大陸謀生,卻拉起了競爭力的警報。

那些只認市場、不管國界的右翼經濟學家真該大聲抗議人才外流的說法。台灣成天喊「國際化」,希望外資來、盼望外國專業人士來台規定鬆綁,怎能允許台灣變成只准進、不准出的國際化單行道?尋常商戰,怎麼倒退成經濟冷戰?

擔心人才外流的潛台詞,客觀上反映了面對兩岸消長的無能為力。有人憂慮地認為,中國大陸挖走台灣人才,勢必造成產業競爭。但這難道不是意味了,台灣原地踏步多年,直到被人追上,才發現自己一直被「產業留級」?

剛落幕的亞錦賽,中華成棒隊苦戰勝中國大陸。很多人曾阿Q地說,中國大陸棒球隊和台灣教練輸出有關。問題是,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條規則,禁止對手進步。同樣是台灣教練,何以時間反而拉近了彼此的實力?

別再為「人才外流中國」傷腦筋了。政府該作的是,其實是該給那些沒機會外流、不願意外流,或者沒能力外流的台灣人適度補償。這些廉價打工仔,好歹撐住了台灣,才真正值得被珍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