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禮貌與道德

立報/本報訊 2012.12.05 00:00
清大學生在國會議場嗆罵教育部長,很有反對黨立委飆聲教訓官員的架式,如是激情演出本是立法院的獨特情境所誘發,恰是國人對於這個問政空間的刻板視覺、定型音量;學生恰如其份地複製、諧仿,其性質相當於抗爭現場上一齣準備博取媒體版面的行動劇。

只不過事件過後,各方紛紛陷入「禮貌」與否的爭執,學生的「態度」轉而成為議論的焦點。清大教授李家同的話很有代表性:「不要自以為是正義使者就亂罵人,要保持謙虛,能平心靜氣的將自己意見表達出來,禮貌是最重要的規則。」在這裡,「禮貌」被理解為教養的表徵,是值得期許的社會價值。

「禮貌」如果是一種價值,一種道德,那麼它可能也是最貧乏、最形式化,也最曖昧的。禮貌可以是詭詐,可以是虛假的,而詭詐與虛假恰恰是道德的反面。譬如,強者對於弱者的禮貌,常常是帶有凌辱性的;弱者對於強者的禮貌,又常常是懦弱屈從的表現。相對於這種性質的禮貌,驕傲輕蔑或是卑下順從可能都還比較簡單,比較真實。一個有禮貌的痞子,可能比無禮的壞蛋還更為可惡,因為虛偽往往帶來更大的危害。

一個禮數周到的納粹,肯定讓人更為毛骨悚然。就像鮮血在白色手套上更為鮮明一樣,有禮貌的恐怖絕對更為邪惡。野獸或許粗暴,但是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原諒。有禮貌的惡徒卻因為他的「教養」,更增添其可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禮貌,也可能是一切道德的源頭。我們從小被教導不說粗話,不打斷別人,不偷不搶不說謊,拿了禮物要說謝謝,撞了人要說對不起……,這些基本禮貌的訓示,先於我們的公民道德教育。禮貌是個人表達的體操,是軀體的、語言的初步訓練,讓人學會適應社會,熟悉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律。但是,就像軀體缺乏訓練將變得蒼白虛弱一樣,缺乏「禮貌的體操」,也無法融入社會,難以掌握人際關係,從而缺乏理解道德的基礎。

從立法院這場學生槓上教育部長的事件來看,我們寧願看到的是學生確切的「憤怒」,而不是情境空間所激發的演出,寧願將議題從「禮貌」的層次提升到自主自律的價值判斷,亦即「道德」的是非分辨。至於教育部長蔣偉寧在此一事件中的反應,只會雙手合十聆聽,看似「禮貌」,其實虛弱失職,這是缺乏道德勇氣的表現。道德的最高價值,無他,就是真實。此一事件的過程,許多夾纏,許多口水,關於事件源頭的「媒體霸權」是非,卻看不到對於「真實」的論辯和追尋,這是整個事件最不道德的地方!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