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北巷弄文化》在牯嶺街 遇見往日時光

自由時報/ 2012.11.24 00:00
記者邱紹雯/專題報導

「走!到牯嶺街逛舊書攤。」五、六○年代台北人的時髦語言,道盡了牯嶺街昔日的繁華與榮光,全盛時期聚集一百多家攤商、廿幾家店面,如織的人潮,年輕人、愛書人、老書蟲們流連忘返。今日,著名的舊書街上僅剩五家舊書店,堆疊滿屋、沿牆壁立的藏書不變,寧靜的街道上,只剩下堅守上一代家業的藏書人,彷彿時光靜止,只待有緣人。

書香依舊 不敵景氣衰退

「妳多久沒來?多久沒買書了?」走訪牯嶺街,隨口和書香城莊老闆聊起最近的生意,他反倒先問得我啞口無言。擁有兩個店面的書香城算是目前牯嶺街上規模最大、也最具現代感的書店,可推拉移動式的書櫃方便民眾找書,但不敵景氣持續衰退,老闆感慨「業績是對折再對折」。

隔壁一間沒有招牌的小小舊書店,八十多歲的老闆李良儒倒很灑脫,「反正只是消磨時間,消化自家的閒書。」書店原名「新舊書屋」,某次颱風吹走了招牌就再也沒掛上。老闆年輕時在法院服務,在牯嶺街買了幾十年的書,退休後才半路出家開店。

中國客尋寶 一買幾千塊

他說,台灣年輕人不愛看書,買一百元的書還要殺價,現在反而是中國客來找書的多,連「反共抗日」的書都買,一口氣都買好幾千元。

老人家耳朵重聽,眼力倒好,一天看四份報,從歷史到時事天南地北都能聊,屋內一本本泛黃的古書隨手拿起都是寶。他說著,三年前才在網路上拍賣出一九三二年上海出版的「張愛玲傳奇」,破天荒創下八萬元的高價,目前珍藏清代李元度所著「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的木刻線裝版本,記錄清帝國建朝至咸豐朝野一千一百零八位名人傳記,有人向他開價十萬元希望割愛,雖然我不懂這書的價值,看他碰上知音般的喜悅神情,也不由得跟著開心起來。

郵幣社群聚 成買賣市集

蜿蜒長廊般的人文書舍,置身其中,在兩旁滿滿的木頭書櫃帶領下,彷彿墜入過去那個物資相對艱難,人情卻更加豐美的往日。老字號的松林書局則是書街中最原始的一頁風景,不管何時前去都可看到老闆蔡鏡輝悠然在躺椅上。

再往前走去,一條街可見兩種截然不同嗜好,一頭沉浸於書香,另外則徜徉在集郵與錢幣世界。

牯嶺街因鄰近郵政博物館,位於寧波西街與南海路段,短短一段路聚集超過十五家的郵幣社,自然形成郵幣的買賣市集,全台約有七成的交易量在此完成;相較於舊書街,現在稱牯嶺街為郵幣街或許更貼切。

舊鈔老郵票 像小博物館

內外都陳列郵票的成龍集郵社,以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屹立不搖,從日治時代台灣銀行發行的紙鈔、台灣第一套生肖郵票到各國的電話卡、古文獻等,幾百年來的歷史在方寸間流轉,像間小型博物館。老闆許耀方談起郵幣生意滔滔不絕,這行是典型的「知識產業」,眼光準確、掌握市場與通路是關鍵。

新開的大泉郵幣主攻錢幣類,注入新的經營理念,將錢幣送美國PCGS鑑定,讓每枚錢幣通過身分認證,且如藝術品般展示在店面,彰顯其價值;展示櫃中一枚一九四九年發行的台灣五角錢幣,目前全球鑑定最高分,價值不菲,老闆阿德也計畫將錢幣禮品化,讓舊時代的古物增添更多無限可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