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真情人物─沈清楷》哲學星期五 開啟公民對話平台

自由時報/ 2012.11.18 00:00
◎記者林相美/專訪

全年免費無休

Friday night!星期五晚上彷彿是魔咒,整座台北城的人似乎都得往KTV或餐廳擠才有行情,但不想唱歌也不想吃飯該去哪?「哲學星期五」應運而生,每週五晚上於慕哲咖啡館推出免費講座,兩年多來累積上百場,進而上街聲援社運活動,規律而穩定的運作全仰賴一群不支薪的志工,連主講者也免費開講,幕後主要推手即為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

這一天講座主題是「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回顧/談建築做為威權象徵及空間轉型正義的議題」,以時下流行語來說,算是不太「夯」的議題,但咖啡館地下一樓還是坐了二、三十人,從中正紀念堂的歷史聽到蔣介石的定位。

少談當紅議題

談到哲學星期五,沈清楷常以「有趣的是」開啟對話,其中一個有趣是,哲學星期五很少談論當紅的議題,他說,主流已經在談當紅議題,聽眾當然希望聽到不知道的議題,就像講中正紀念堂,明明是獨裁紀念館,卻改名為自由廣場,台灣要給國外的形象是什麼?說著說著竟又嚴肅了起來。

今年四十二歲的沈清楷其實一點都不嚴肅,稱他老師,他劈頭就要人改叫他「阿楷」,為了攻讀博士,他在比利時待了十年,結識同樣念哲學的前青輔會主委鄭麗君,鄭麗君後來成了青平台基金會執行長,而沈清楷學成歸國後就到青平台任職。

不能引經據典

沈清楷解釋,一開始是鄭麗君想推動公民論壇,他想到傳統哲學很有名的「哲學星期五」,起源於一九三○年代法國哲學家馬賽爾每週五下午在他家舉辦討論,規則是不能「引經據典」,避免造成別人的知識障礙。於是,二○一○年八月十三日,台灣版的哲學星期五開張了,首場講座討論的是自殺。

如今,沈清楷已到輔大任教,講座依然持續,他笑著說,外界常好奇,他們怎麼可能做兩年多,如今還有民間基金會想了解如何辦講座,但這一切沒有撇步,就是一群有空的志工一起聊天,「沒有業績壓力,不需效益評估」。

全靠熱心志工

說來輕鬆,兩年多下來,除了過年咖啡館休假,哲學星期五全年無休,連颱風天都照常開講,舉凡主持人、攝影、記錄、剪接、會計等工作全由十餘位志工負責,有人是沈清楷的學弟,有人原本是聽眾,熟了乾脆來幫忙,一人通常得兼多重角色,所有主講人也都免費開講,沈清楷的形容是,台灣還是有一群傻傻、單純想事情的人,其中包括他嗎?他笑說「當然有啊」。

沈清楷說,哲學星期五經費來源都是一千、三千向朋友小額募款,有時候他自己捐一點,上次有人捐了兩、三萬元,足夠撐兩、三個月,曾有人允諾「你們做什麼我都支付」,但「這種事我們怎麼敢,我們只要一點點小錢就夠了」;淡然的背後,其實是哲學星期五亟欲保持獨立的初衷。

不需高深學問

沈清楷認為,哲學星期五不是知識份子談事情,反而是一般人講內心的想法,例如談華隆罷工,主講人有些談抗爭過程,有些是從小見證,最後看著阿姨退休卻領不到一毛退休金,說著說著,他音量不自覺拉高,強調「這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反而越高深越虛假」。

說到底,沈清楷說,哲學星期五只是聚集一些孤單靈魂,週五夜晚不想唱歌也不想聚餐,「只是想談點事情」,取暖又集氣,維持一個最單純的運作;如今這份能量已讓哲學星期五踏出戶外,參與反國光石化、反媒體壟斷、反美麗灣等活動,而能量還在持續醞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