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拚經濟耗精神 20年來 憂鬱症多一倍

中時電子報/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2.11.17 00:00
過去二十年來,國內失業、離婚與自殺率不斷升高,國人罹患精神病的比率隨之倍增。中研院統計分析一九九○年至二○一○年國人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等「常見精神疾病」,從十一.五%倍增至廿三.八%,與同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與自殺率呈高度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最新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引發國際關注。

「台灣二十年來經濟起飛,卻犧牲了人民的心理健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大環境的惡化造成失業率增加,太多人失業、放無薪假,員工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何時會輪到自己,這些壓力藏在心頭,心理健康逐年惡化。

鄭泰安在二十六年前研發出華人健康問卷,從一九九○年起每五年調查一次,收集九○七九筆受訪資料。十二個問題包括「最近兩周有沒有心悸?」「會不會因為煩腦太多失眠?」「好多事情卡在心裡產生壓力?」「是否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生活毫無希望嗎?」他說,三個答案為「是」就有憂鬱症的可能。

鄭泰安直言,二十年來台灣歷經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加上近幾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然而政府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卻忽略環境汙染、人民健康這些社會代價。

鄭泰安解釋,常見的精神疾病危險因子包括女性、失業、低教育程度及明顯的身體疾病,不過,這份調查在控制這些因素後,憂鬱、焦慮的因子仍然存在,分析發現為大環境惡化中經濟不穩定與收入不均造成的結果。

研究同時發現,國人罹患憂鬱症比率在二○○五年達到最高峰,與當時世界經濟衰退有密集相關。鄭泰安表示,這個研究可以代表華人心理,企業老闆應該有所重視,政府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要考量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性,否則恐怕對社會造成更多隱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