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花蓮海稻米/稻浪與海浪共舞 裝置藝術成新地標

欣傳媒/蕭介雲/台北報導 2012.11.16 00:00

花東海岸稍有腹地之處,以往曾遍佈百餘年歷史的層疊水梯田,稻浪與海浪共舞的壯闊畫面,但早已隨時光推移而荒廢,如今不但在花蓮石梯坪重現部落記憶中的夢田,帶動在地消費與商機,更透過米粑流溼地裝置藝術季,打造出難得一見的大地藝術景觀,也成為生態旅遊新亮點。

一片臨海的水梯田,能為一個原民部落創造何種想像與出口?百年時光如浪潮般拍岸驚起無數水花,稻浪與海浪共舞的壯闊畫面,讓東海岸的臨海梯田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景,曾在20多年前即已停格在長老的記憶之中,溼地生態與文化地景隨之幻滅。

農委會林務局為了協助港口部落重新回復兼具生態、景觀與文化等多元價值的石梯坪水梯田,藉由新開啟的「重要農業溼地生態保存與復育計畫」,於民國99年起補助花蓮縣政府,與部落族人將來自港口溪的舊有灌溉渠道修復完成,在水源注入水路的一剎那,耆老們眼眶泛紅,對著大地激動地唱起歌來。

當地也利用傳統技藝修繕完成一間最具阿美族農耕文化意象的農寮「達魯岸」,同時將已陸化近30年的石梯坪水梯田,在重整並引水後,已復舊8.2公頃,預計在今年底將可完成12公頃,除了重現昔日海岸梯田景觀,友善溼地生態產業也已隱然成形。

隨著石梯坪水梯田的生態與景觀逐漸被尋回,部落的生機開始萌發,天生烙印著創作基因的部落年輕藝術家認真思索著,如何讓藝術結合這塊溼地,打造石梯坪水梯田成為東海岸的嶄新文化地景,「米粑流溼地裝置藝術季」應運而生。

花蓮縣豐濱鄉位於臺11線海岸公路64K處的石梯坪水梯田上,在10月矗立起好幾座由漂流木與金屬創作而成的大型藝術裝置,途經的遊人紛紛下車觀看、拍照,並且閱讀每一件創作的說明,接著目光轉向這片田水與海水相連的梯田,好奇這處結合藝術創作的東海岸新地景。

這次港口的創作者共有4位,包括達耐‧達立夫、撒部‧噶照、嘎令‧里外、馬浪‧烏瓦日,他們的作品重拾兒時的記憶美景,展現「藝術源於土地」的精神,也期許這片溼地能孕育出新的生命,也成為當地的充滿生命力的地標。

事實上,林務局在民國98年起,就開始在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貢寮區吉林村,以及花蓮縣豐濱鄉的石梯坪,與地方政府、在地社區與民間團體等共同合作,推動珍貴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

這項計畫除了將已陸化的水梯田回復湛水狀態,營造溼地生態與景觀,並鼓勵農民轉型友善生態耕作,參與溼地生態環境復育工作。林務局與合作夥伴也協助水梯田特色農產品的行銷,並輔導社區善用溼地生態與地景資源,發展有限度的生態旅遊,讓生態復育的效益回饋農民的生活與生計,使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得以永續保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