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世引用美國勞工部(U.S. Bureau of Labor)數據顯示,台灣製造業勞工成本在二○○一到二○一○年間,平均下滑四.五%;在評比的三十多個國家中,台灣製造業勞工時薪成本,在二○○七年開始的三年期間衰退幅度更名列第一,只有台灣與日本呈現薪資負成長,台灣倒退幅度還高過日本,新加坡與南韓卻呈現成長。
正因台灣製造業勞工成本降低,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台灣在○七年開始的生產力成長幅度贏過新加坡與南韓。
巴克萊資本駐新加坡分析師梁偉豪(音譯)說,台灣名目薪資從二○○○年後的十年間平均每年上升○.九%,但同期間通膨以每年一.一%速度上升,因此實質薪資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幾乎停滯。
富比世以「台灣工資退步形成競爭優勢」標題表示,由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勞工平均年薪才一萬二二七五美元(約三十五萬七千台幣),在已開發國家中偏低,讓台灣科技業者能夠與南韓、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匹敵,讓企業更有餘力可雇用素質優的台灣勞工,增進生產力和研發力,形成競爭優勢。不過衝擊卻是台灣在過去十年間實質薪資停滯,此趨勢促使中產階級須與雙親同住,並放棄養育子女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