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場邊觀察-胡譜和平主旋律 習將深化交流

中時電子報/王銘義/特稿 2012.11.09 00:00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報告,是胡溫體制五年來的「執政成績單」;從對台政策而言,這份由習近平帶頭起草的政策藍圖,既是胡錦濤總結對台工作基調,也是習近平時代落實對台政策的綱領性文件。

如何評價胡錦濤執政十年的功過得失,兩岸之間必然各有不同的角度與立場。如果說,和平與發展,是「胡錦濤時代」的主旋律,那鞏固和平發展基礎與深化合作交流領域,無疑將是「習近平時代」深化兩岸關係的重點方向。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這是學界初期在評述胡錦濤對台政策作為時的普遍評價。尤其,在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等政策,逐步推進「法理台獨」進程,胡錦濤主導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即反映其強硬作風的另一面向。

當時,胡錦濤面對台灣的政黨生態,因國民黨淪為在野黨,失去決策互動平台。在台灣獨派勢力抬頭,內部又遭致中共軍方保守勢力掣肘的情勢下,兩岸關係難以有序開展。

在內外情勢交錯影響之際,開啟兩岸「政黨交流」,即成為突破對台工作瓶頸的歷史性轉折。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身分,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訪問大陸,展現了另類決斷的風格。

歷史證明,「連胡會談」所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不僅成為二○○八年五月,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兩岸復談基礎,也成為「胡六點」對台政策的重要內涵。甚至成為十八大報告,指導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策依據。

其實,中共所堅持的「一國兩制」方針,從來都沒有動搖過,兩岸主權之爭也從未取得實質進展。但雙方近年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終能突破層層禁忌,逐步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新局。

不過,胡錦濤所主導的政策,也有力有未逮之處。如在五項願景有關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商簽和平協議等政治對話,或因中國外交部門的牽制,或因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仍顯薄弱,在胡即將卸任之際,成果仍極為有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