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庫巴之火:吳鳳再見

立報/本報訊 2012.11.08 00:00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近來媒體又見吳鳳議題,這是因為在地方舉辦吳鳳冥誕243週年的場合,縣長致詞表示嘉義縣府計劃委外規劃並擴增在中埔的「吳鳳園區」規模,歷史上與吳鳳事件有糾葛的阿里山鄒族人紛紛表示不同的見解。吳鳳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當時阿里山「生番」通事的社寮就在諸羅山堡社口庄,也即後來嘉義東堡社口庄,土名社寮,後來漢民就在中埔現地建立祭祀吳鳳的專祠。中研院李亦園院士及研究員陳其南、翁佳音等人均曾對吳鳳傳說的真相以及其間牽涉的文化習俗情節做出釐清,所以在學術層面它已經是研究確認的議題,無須重提。可是地方政府為了拚經濟推觀光,卻要重新找出這個原就該歸檔於歷史的故事,徒然證明主其事者的缺乏歷史、文化的基本素養,對於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認知闕如,也實在缺乏創意。吳鳳傳說曾經被日本總督府渲染其內容,用以教育其殖民地官員,日治時期嘉義東石就有一日警捨身拯救落水的孩童,其雕像註明「明治の吳鳳」;國府入台,對於這個故事以及吳鳳廟的緣由並未深究,即全盤承接日人遺留的詮釋與紀念形式,甚而儒化吳鳳的事蹟與形象,塑造其為「捨生取義」的典型。影響最大的則是將如此有爭議的故事納入小學教科書內涵,讓全國的學童在幼年時期就被教育而「認識」原住民的野蠻、落後、殘忍與無知。其影響及於台灣社會現在四、五年級的中壯年齡層的原住民族認知,更深刻傷害原住民族。20多年前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被原運人士拉倒,學者研究釐清史實,教育部同意刪除教科書不妥當的內容,政府部門與學術界基本的態度已經定調,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也適在當時引入,原住民族正名、還我土地、設立中央層級原住民族主管機關等訴求陸續出現,而解除戒嚴、台灣鄉土語言文化復興、客家族群認同運動及外籍移工、大陸配偶開放入台,都在當時逐一進行。其實「去吳鳳」是台灣社會開始認真思考台灣多元族群文化並嘗試學習接納差異的開端,這種嘗試讓台灣逐漸朝向視野開放、尊重差異的社會。現在嘉義縣番路鄉、阿里山鄉地區都還存留不少吳鳳銅像,過去當地漢民把吳鳳當作保護神並按時祭祀,基於同理心,阿里山鄒族人向來尊重漢民對吳鳳的情感與信仰,因為儘管鄒族人並不認同吳鳳,卻能理解漢民的經驗與價值。但是公部門竟然要用公帑去規劃以吳鳳命名的園區,這不是要讓國人再度重溫這堂已經被認定有歷史、文化、族群關係詮釋誤謬的課程?再為原住民貼上野蠻、落後、殘忍的標籤?或者是要在這個已然對立、惡鬥不休的土地上再加碼族群紛爭的議題?上個世紀原本已經解決定讞的議題,竟然還能在這個時候提出,提出如此構想者若非無知,就是居心叵測!台灣社會過去不斷紛紛擾擾,其原因在於我們的背景分歧而複雜,歷史、文化與價值殊異,卻喜歡用一種角度、觀點企圖解釋、處理所有的狀況、現象,所以弱勢群體總會被污衊、犧牲。這塊土地的歷史交織著紛繁錯綜的脈絡,如果只由一側觀看、詮釋,必然忽略另一側。對於過去的歷史,我們應該採取多元視角,尊重不同的觀點,讓我們對於過去的描述有並陳互見的規格,使所有生存在這裡的群體都受到關懷。拚經濟有很多選項,但是吳鳳這樣高度爭議的選項就讓它歸到歷史吧!(成大台文所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