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基隆,何去何從

立報/本報訊 2012.11.08 00:00
37萬基隆人的未來,最近被討論得火熱。

自從媒體披露「基隆併入新北市」芻議,陰謀論便揣測是為新北市長朱立倫「灌票」鋪路,但民調結果卻也顯示,多數基隆市民並非「獨派」,對於「合併」樂觀其成。

何以市民「求統」?原因是,基隆早已繁華落盡,而且形勢險惡,幾乎看不到翻身契機。五都升格改制後,基隆更成孤立一隅,不止北市、新北兩強夾擊,即便是桃園縣也以「準直轄市」身分登堂。換言之,整個台灣北部,不只是個個壓過基隆,而且都還是以直轄都會規格,迫使基隆只能苟延依附。

單單上班時間,基隆市民化為進城「農民工」與「留學生」約有10萬人之譜,連計程車司機也寧願花40分鐘的通勤時間到台北攬客討生活。這種生活的無奈與屈辱,難怪會讓多數基隆市民寧可委身求併。

然而,基隆合併新北,只是下策。真正與基隆市民生活、工作緊密相繫,甚至具有基礎建設(如捷運)規模效益的是台北市。況且,光是洽公,基隆市民往返新北市府的勞頓不便又遠高於北市。

問題在於,礙於地制法,北基之間中間隔了汐止,無法如願。為了解套,基隆市民因此大力主張,北北基合併應該一次到位。

基隆的政治人物說得對,合併與否、與誰合併,要尊重基隆市民的意願。但這種「托民主而後動」的說法不能形成技術性障礙,實則繼續「維持現狀」。與其仰望中央與新北、北市之意,未來的基隆市長,無論藍綠,都應以「戈巴契夫」自居,主動結束這個僵局。

基隆之所以淪落至此,非基隆之過。台灣資源分配向來被詬病「重北輕南」,基隆只不過是屈居北部的「南方」罷了。這個曾經依賴冷戰、東西隔離而大發利市的港口城市,已經喪失了海運航線的地緣優勢,連帶地,貨運、報關、碼頭等傳統行業隨之蕭條,市民出走雖不得已,卻也必然。現在是基隆這個灰姑娘現出原形的時候了。

台灣的五都改制,原本就爭議重重,而整個北部都是「都」更令人費解。基隆,只是把問題的惡化予以凸顯罷了。未來基隆該何去何從?端視政府究竟是採取裹小腳的階段改革,還是大刀闊斧的通盤檢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