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初嘗試嚼檳榔 年齡下降至14歲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2.10.25 00:00

嚼食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元兇,研究發現,國內青少年嚼食檳榔行為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國中生與高職夜校生最為嚴重。專家呼籲,預防口腔癌就要遠離檳榔、菸、酒這3大惡習,因為台灣每100位口腔癌患者,就有88位有嚼檳榔習慣,若同時又愛抽菸、喝酒,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高達123倍,千萬別輕忽。

嚼食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的元兇,因為檳榔中所含的檳榔鹼有促癌能力,是促進細胞變性的主要因子。(攝影/黃志文)

台灣國中生嚼檳率為7.6%,高中生嚼檳率3.9%。初次嚼檳榔的原因以好奇為最多,達74.2%,其次則為提神與禦寒,各約7.5%;初次嚼檳榔的年齡平均為14.5歲,下降幅度都較往年明顯。

至於青少年取得檳榔主要來源為家人及長輩、同學及朋友。國中生第1次嚼檳榔的來源,以家人及長輩最多(40.7% ),其次為同學及朋友(35.6%)。高中職生第1次嚼檳榔來源,則以同學及朋友最多(51.1%),其中又以高職夜校生居多。顯示家庭及同儕對青少年嚼檳榔具有關鍵影響。

台大醫院牙科部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2003年就正式宣布,檳榔為第1級人類致癌物,證實單獨嚼檳榔即會引起口腔癌,如果合併使用菸草,還會引起咽喉癌及食道癌等,與塑化劑相較,檳榔對人類的危害更高。

口腔癌是近5年來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也是25歲至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第4位,平均死亡年齡55歲,較其他癌症年輕10歲以上,目前1年新增5300多名病患,多與嚼檳榔有關,有44000多名患者需持續治療。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大部分屬麟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硬顎部、臼齒後區及顎部。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的麟狀細胞惡化所形成,在台灣地區以舌癌與頰黏膜癌佔大多數。

檳榔中所含的檳榔鹼有促癌能力,是促進細胞變性的主要因子,約有8成8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有長期嚼食檳榔的習慣;研究也發現,有長期吸菸及大量飲酒的習慣者,亦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危險,若同時有吸菸及飲酒習慣,危險性更增加123倍。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894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