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華冠投顧盤後-打敗豪宅、店面報酬率投資術

鉅亨網/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2.10.24 00:00
當資產價值膨漲大行其道,普世價值告訴我們「房地產」是最好的投資當下,又有誰記得民國八十五、六年,有多少人套在房地產最高點,長達十多年的心酸。近幾年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各國央行拼了命的撒錢救世,美國政府的QE政策,更是激起了全球資產膨漲的大泡沫。

然而投資房地產就是目前最好管道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過去在房地產所發生過的現象:

(1) 70-80年代經濟成長所帶動房產狂飆,到了82-85年整個房產來到高點後;接下來整體房價休息了十多年。更特別的是,走出了首善之都台北後,只了少數幾個地區(如:台中市七期重劃區、高雄市的美術館區等…)特定區域外,多數地方的房產價格到了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發生前,價格都還是只回到民國84-85年的高點。

(2)八零年代中期開始,台灣過去依賴勞力的工廠,開始不斷的往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移出。而這樣的現象,又以中南部的工業區由其明顯,工業區內工廠不斷外移,大量減少了中南部的工作機會。

(3)電子業雖然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亮點,但在這一、二年以前,絕大多數的電子公司,幾乎都是集中在新竹以北的地區發展,代表工作機會都在北部地區。

(4)九零年代開始,服務業在台灣GDP比重愈來愈大;但以消費為成長的動能,到後來演變為2300萬的台灣人口,有700萬的人口集中在大台北地區。

由上述幾幾點現象我們可以發現,房價的漲跌是有它的週期性;也有它的時空環境背景。這二年在房價高漲的帶動下,路上可見不少店面因為漲價的壓力,開始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但更明顯的現象是同一個店面出現每三月、半年就又換手的情況愈來愈多;這也表示成本的壓力和人口的消費力似乎無法得到一定的平衡點。

再者、政府為了擴大內需,不斷提出重大公共建設;短線上,看似政府動輒幾百億或千億以上的投資,帶動了周圍土地資產的上漲。但我們平心的想一下,像松山機場開發案或是桃園航空城開發案等…….;每一個都是要蓋飯店,每一個都說要有百貨公司和大賣場。這樣看來是不是政府在認知上,覺的台灣目前商圈的消費人口是多到足以用政策方式向外圍導出。如果不是的話,那未就是二個可能!!一個是這些新的商場最後是乏人問津;不然就是第二個可能,最後大家一起搶水喝,而會不會有人渴死就各安天命囉!!

「供需法則」是市場追求平衡的機制,當大家死命的想搶當「天龍人」而當不成,退而求其次在台北市的旁邊「新北市」搶房子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開始有一群人正在往南遷移。過去出國打拼的公司,已是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中大賺人民幣。而台商的回流潮也愈來愈明顯,近期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不少大型的上市櫃,不斷的在中科及南科大舉投資,每每所開出的工作機會都是上千個人力需求,更重要的是這些在中南部的工作薪資並不比在北部地區差。所以我們更大膽假設,未來這二、三年每逢過年過假,少輕人返?回家時;一定會聽家裡長輩說:「小陳丫~我聽說隔壁的某某某,在我們附近的那家大公司上班,薪水也滿高的,跟你在台北差不了多少,你就不要上台北工作了。在這工作你又可以省租金、省早晚餐,比你在台北公司還存的更多錢。」所以當工廠、公司往南移動,最後就是消費端的服務業了,而服務業所而要的人力數更是可觀。未來700萬在台北的人口會有多少人會流出去,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囉!!

當定存利率只有一%多,店面的投資報酬不斷傳出二~三%就被搶走的當下,我想與其搶店面當包租公,只是賺的比定存多一點,但又要擔心店家生意不好,經營不下去不租了。而有一個東西在過去六年中,平均報酬遠高於定存利率,又可以不用擔心房子租不出去的問題。這是什麼東西呢??是的~它就是「台灣50」代號0050,它代表的是台灣最有權值的50檔;言下之意就是,上市的公司中市價最大的50公司,意義上又可以表示整體的經濟情況。以過年六年它所配發的股利計算,平均EPS可達1.92元。如果以今天收盤價來看(52.9元),光是股利的年化報酬就可達3.6%,買賣又可不用擔心流動性的問題。更不要說當景氣好的時候,又可以享有股價飛漲的利得,可說是在這不確定的時代,最具穩健的投資術。

華冠投顧 徐繹勝 分析師

※以上內容屬華冠證券投資顧問(股)公司所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投資前請審慎評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