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北溪二線難以化解俄歐天然氣殭局

俄新網/俄新網 2012.10.10 00:00
作者:俄新社觀察員 劉乾

10月8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開通了“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這使該管道的運輸能力達到了每年550億立方米。但這條直通歐洲的管道難以解決俄羅斯和歐盟在天然氣領域的矛盾。實際上,雙方談判的焦點已經從天然氣運輸通道變成了天然氣貿易的核心機制。

世紀工程

北溪管道是俄羅斯本世紀以來實施的最為重要的能源項目之一。總長1224公里的管道大部分經過波羅的海海底。官方公布的項目造價為150億歐元。

蘇聯解體使本為一體的天然氣管道系統四分五裂。尤為突出的是,俄羅斯通往西歐的天然氣出口通道位于獨立後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境內。天然氣工業公司前總裁維亞希列夫曾抱怨說,蘇聯犯下的最愚蠢的錯誤,就是將管道全部通向烏克蘭。他強調,俄羅斯天然氣通過鄰國境內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這些國家不僅不支付天然氣款,還從對西歐的供應中偷偷截留。因此,俄羅斯政府一直希望將天然氣出口渠道多元化,擺脫依賴別國的局面。

普京2000年上台後提出了控制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通道的目標。為此,俄羅斯開始同白俄羅斯就收購白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公司控股權,同烏克蘭就成立合資公司管理烏克蘭天然氣管道系統進行談判。但之後,2004年起俄羅斯同這兩國的天然氣戰爭使俄羅斯下決心建設至歐洲的直通管道。

2005年,天然氣工業公司同德國E.ON Ruhrgas和BASF簽署了管道建設協議,卸任的德國總理施羅德擔任了項目建設運營公司Nord Stream AG的股東委員會主席。北溪管道項目的控股股東是天然氣工業公司,持股51%,德國Wintershall和E.ON各持股15.5%,法國GDF Suez和荷蘭Gasunie各持股9%。

隨著項目籌備工作的開展,管道計劃經過的國家——瑞典、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波蘭等國提出了各種証據反對項目的建設,包括生態問題和地緣政治問題。但最終,在項目主要參與方的努力下,經過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水域的管道從2010年開始鋪設,到2011年11月,一線管道建成通氣。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參加了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舉行的通氣儀式。

在昨天的二線管道開通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說。他說:“天然氣將直接經連接俄羅斯氣田和歐洲市場的最短路線,穩定和毫不間斷的供應,我們保証。”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米勒則表示,還將繼續擴大北溪管道的運輸能力,再建設一至兩條支線並最終通往英國。普京今年春天就曾表示,北溪管道可能通往英國,因為“該國將變成天然氣進口國”。

擴建和空置

在北溪管道二線開通之後,該項目的年運輸能力達到550億立方米。但實際上,去年開通的一線管道尚未滿負荷運轉。北溪公司發言人金斯·穆勒(JensMuller)表示,一線開通11個月共運輸了90億立方米天然氣,實際運輸量僅占設計運輸能力的30%至40%。

與此同時,天然氣工業公司在歐洲的業務正面臨困難。根據路透社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氣工業公司對歐洲的供應量同比減少了8.3%,該公司的開採量下降了5.7%。去年天然氣工業公司向歐洲的供應量為1500億立方米,今年可能降至1370億立方米。

天然氣工業公司此前曾預測,到2030年,歐洲的天然氣進口量將增加180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是新增需求,另一半是北海天然氣開採量的減少所致。歐盟還計劃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天然氣是最清潔的化石燃料。此外,德國等一些歐盟國家還准備放棄核電,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歐洲天然氣需求的增加。

不過,天然氣工業公司在歐盟市場的地位並未因此而加強。相反,2009年以來,俄羅斯天然氣在歐盟市場的份額正在逐步減小。同10年前俄羅斯、挪威和阿爾及利亞壟斷歐盟天然氣進口市場不同,來自卡塔爾等中東國家的廉價液化氣正在衝擊俄羅斯的市場份額。這是美國“頁岩氣革命”的後果之一,因為卡塔爾液化氣本來的目標市場是北美。從更長遠看,美國頁岩氣甚至可能參與歐洲市場的競爭,有些專家認為,這可能在2015年實現。而同液化氣和頁岩氣相比,同油價挂鉤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並沒有價格競爭力。

從歐盟的角度看,如果天然氣工業公司不採取更加靈活的價格政策,歐洲市場未必會大幅增加對俄羅斯天然氣的消費量。實際上,去年北溪管道一線開通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俄羅斯提出的三線甚至四線的建議反應冷淡。

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市場的失敗,一方面是價格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俄羅斯自身的行為所致。在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多次天然氣戰爭之後,俄羅斯作為“可靠的能源供應國”的形象大大受損。俄羅斯因此採取的措施是建設繞過過境國建設新管道,比如北溪和正在計劃的南流。而歐盟則決定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建設液化氣接收終端和中東歐的管道——如果再次出現“斷氣”的局面,歐盟將有可替代的天然氣來源,也可以幫助那些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的中東歐國家。

市場機制的轉變

從更深層次看,俄歐天然氣關系的實質是天然氣貿易的機制問題。天然氣公司此前遵循的原則——由雙邊政府協議加上公司間的機密合同確定天然氣採購條件的做法受到了歐盟當局的質疑。歐盟從十年前開始開放天然氣市場的行動已經走到了新的階段,這要求天然氣工業公司必須以更加透明和公平的原則同歐盟各國簽署天然氣合同。

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天然氣工業公司發起反壟斷調查。歐盟方面稱該公司割裂歐洲市場,制定不公正的天然氣價格等。之後,歐盟決定在各成員國之間建立天然氣貿易信息的共享機制。這要求各國政府公開同俄羅斯的政府間協議和合同條件。

歐盟委員會此前多次表示,將參加其成員國同俄羅斯的天然氣談判。在這個過程中,歐盟委員會不僅是觀察員,也是執法者,將有權審議合同條件是否符合歐盟法律。這樣,有議價或其它交易能力的國家(比如德國)將受到歐盟的限制,而談判立場較弱的國家(比如愛沙尼亞)將獲得歐盟的幫助。這意味著,歐洲天然氣市場將從生產者壟斷轉變為消費者的壟斷。而北溪管道運輸能力的增長,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矛盾。

不過,北溪管道保証了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安全和獨立,使天然氣工業公司在市場中有更多的手段,對于俄羅斯來說是有益的。如果該管道能夠將運輸能力再提高一倍(即建成三線和四線),加上白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公司(俄羅斯已經完全控股該公司)的運力,就相當于對歐洲的出口總量。這樣,烏克蘭的管道就真的會變成一堆廢鐵。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