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印度網路新法 侵犯言論自由

立報/本報訊 2012.09.16 00:00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為禁止製造及散布流言,印度開始對社交網路進行限制,此舉很快變成對言論自由的一種攻擊。據《環球郵報》報導,印度政府似乎正在複製中國大陸政府對網路的政策。日前,印度政府強行關閉數個社交網站,並封鎖手機用戶的簡訊傳送服務,這一切都和北京當局的手法如出一轍。印度政府之所以會採取飽受爭議的方式,是為了終止網路流言和仇恨言論。印度曾一度因為仇恨言論的流傳,導致近3萬名民眾因害怕種族暴力威脅,紛紛逃離印度主要大城。但是今年4月,印度開始實施嚴格網路法,同時倉促草擬電訊安全政策。珍惜言論自由已久的印度,因為這一波波政策而威脅到言論自由的傳統。有心人士煽動民心「雖然我同意,當社交媒體或簡訊流露仇恨、激發反對情緒、煽動犯罪或色情時,政府應介入,但問題在於今日印度政府的舉動卻是特別失常之舉。」無黨籍國會議員錢德拉塞卡(Rajeev Chandrasekhar)如此批評政府對網路的過度警戒。「今天發生的事,可以解釋為政府利用這個機會來修正許多他們並不喜愛的事。」8月11日,一群有意引發爭端的人士從緬甸和其他地方散布經竄改過的影像,煽動印度穆斯林從印度東北部對純種印度人發動攻擊,引起孟買的騷動,造成2死、50多人受傷。隨後,網路又開始流傳惡意、不負責任的假報導,謊稱印度東北部發生多起暴力事件。近幾週來,在班加羅爾、清奈、普那和其他印度大城造成恐慌。印度政府因此要求,包括臉書和推特在內等社交網站移除那些被認為具煽動性的言論。政府並發表聲明表示,已封鎖近250個含有激化族群暴力的影片、圖片網站,並聲稱大多數內容來自巴基斯坦的網站。批評家聲稱,印度政府的控制手段並不僅限於此。雖然政府表示,僅要求谷歌、推特和臉書封鎖刊載具煽動性言論的網站,一般個人用戶的帳號並未被封鎖,但有推特用戶指控有關當局企圖封鎖16個推特上的暱稱帳號。當地媒體報導,這些被要求關閉的暱稱帳號中,包括有模仿總理辦公室官方帳號的帳號,還有至少2名記者及右翼反對黨人士的帳號也被要求封鎖,其中包括極右派黨派世界印度教徒理事會(VHP)成員東加迪亞(Pravin Togadia)的帳號。「總理辦公室已要求推特針對6名模仿嘲弄總理辦公室的人士採取行動,」總理辦公室在日前的聲明中指出,「若推特公司久未回覆,總理辦公室會要求政府網路安全部採取行動。推特方面表示,該公司已採取行動將政府方面指出的不當內容言論移除。」被批借機剷除異己其他人則表示,政府的行動不僅只於此,還跨過了界線。舉例而言,印度《經濟時報》刊載了通訊暨電力通訊資訊工程部的一系列信件,該部門發函給所有網路服務公司,要求這些公司除了封鎖東加迪亞的帳號和數個臉書頁面,同時也要封鎖推特上諸如@PM0India等帳號;右翼記者谷普塔(Kanchan Gupta)和數名右翼部落客及評論家的帳號也被封鎖。NDTV和谷普塔本人都擁有信件副本。「我認為政府對於有人並不贊同政府政策及表現一事,感到相當不滿,於是利用機會想要叫我閉嘴,」谷普塔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在某些城市,我無法登入帳號,所以我知道我被封鎖了。我的友人也紛紛傳訊給我,告訴我我被封鎖了。」東加迪亞屢因激進言論成為政府頭痛對象,他不斷公開宣稱,印度應修憲,將「每個改信印度教的人都砍頭」。他宣稱印度政府封鎖他的帳號,但他在宣稱被封鎖後仍持續更新推文,直到8/30日下午3點後才停止更新。谷普塔仍透過德里地區的Tata WiMax ISP,活躍於網上,8/31日晚間還推文感謝他的支持者熱烈支持。許多其他成為黑名單的帳號也持續使用,至少可以在Tata WiMax ISP這個網域中使用。學者:治標不治本印度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網路新規範,讓每個人得以要求網站和網路服務提供者隨時移除疑似具反對意識的內容。8月底,議會更提出一項新的電信安全政策,強迫包括內容提供者在內等海外公司,允許政府透過「靜態轉移」技術,在危機時關閉網路。亞伯拉罕(Sunil Abraham)在內等批評人士認為,這2項措施都有瑕疵。亞伯拉罕是班加羅爾網路社會中心執行長,他表示,今年4月實施的資訊工程安全法,讓政府能夠不通知嫌疑大眾或個人的狀況下,直接審查其網路言論。網路內容遭封鎖者無處上訴。而濫用新法,封鎖不具危險性言論的行為也無罰則。「若僅有在諸如這次的特殊狀況中使用合法的審查制度,這並無法為一般網路使用的審查背書,那是不合法的,如果光憑政客、官僚和公眾人物的自我受傷就開始審查網路,那是不對的。」亞伯拉罕表示。印度各黨派已釋出善意,願意號召大眾一起弭除不同種族及宗教團體間的歧見,讓流言和仇恨言論無處萌芽,因為仇恨才是衝突主因,而非網路。瓦宣尼(Ashutosh Varshney)和威爾金森(Steven I Wilkinson)等學者曾表示,印度的暴動鮮少是民眾自發性的爆發憤怒,而是特定種族團體的反弱勢示威和暴力攻擊所致。威爾金森曾在《每週政經》上寫道:「部分種族團體透過暴動,鼓勵廣泛屬於該種族的人士能夠認同該黨派,且透過這種『多數』認同來進行經濟重新分配,或推廣某些意識形態。」「有關當局則對這類議題採取冷處理,」印度媒體觀察組織TheHoot.org顧問編輯賽圖(Geeta Sethu)表示,「有政黨領袖竟然走上街頭,發表具煽動性的言論,卻沒有被馬上逮捕。印度政府顯然沒有對這些人採取行動。」賽圖認為,仇恨言論本來就需要政府的干預,但不是出現在臉書或簡訊時才擔憂。而是政府預估言論可能引發實際暴力時,就應介入。因此,阻止謠言的散播不至於要箝制所有民眾的言論自由,除非某些言論確實對於公共安全造成立即危害。暴動和暴力,絕對是違法行為。但賽圖認為,印度面臨的問題是,政府不去處理製造仇恨言論的根源,反而保護這些政治人物,然後藉著箝制網路自由,保障他們的顏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