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展望遠東:從遺忘之角到希望之地

俄新網/俄新網 2012.09.08 00:00
作者:俄新社觀察員 劉乾

以前有人說,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們一般只有在需要選票的時候才會想起遠東,但今年成立的遠東發展部表明,當局將該地區的發展列入了議事日程並准備大施拳腳。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召開則可能成為遠東發展新的契機,如果俄羅斯准備向亞太的鄰居們開放投資的話。

優先方向——基礎設施建設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開發的首要問題在于基礎設施建設。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羅斯能夠成為亞太國家中的一員,但同亞太鄰國相比,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基礎設施還非常落後。為了籌備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需要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大興土木已經証明了這一點。俄羅斯領導人明白,在全球經濟中心向亞太轉移,中國實力增強和美國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後,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和發展不能落後于歐洲方向。為了趕上這個潮流,有人甚至提出了遷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建議。但是,落後的基礎設施成為遠東發展最突出的瓶頸。計劃建立遠東開發集團的想法,以及最終成立的遠東發展部,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今年夏天,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鄂木斯克召開會議,要求俄羅斯鐵路公司會同交通部、經濟發展部共同制定投資擴大貝阿鐵路和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輸能力的計劃。俄羅斯鐵路公司估計,為此需要耗資9000億至1萬億盧布。俄羅斯政府希望通過擴大這兩條鐵路的運力,將中國和亞太國家的商品運送至歐洲,從而出現新的陸上通道。

目前亞太地區輸往歐洲的商品主要通過海路運輸,運力有限、通關程序複雜和運費過高限制了俄羅斯陸路運輸的競爭力。不過,最近幾年,由于索馬里海盜盛行,亞太國家向歐洲的商品出口面臨風險,需要尋找替代性通道。數據顯示,目前貝阿鐵路的運輸能力為每年1200萬噸。俄方希望,投資建設複線可以將運力提高數倍,到2030年達到1億噸。

此外,北冰洋海上通道的恢複也將是另一個選擇。從日本橫濱到荷蘭鹿特丹,經蘇伊士運河需要一個月,而北方海路只需要15天。但是,北方海路的通航時間只有兩到四個月,沿途港口目前的基礎設施也相當落後。

公路建設也應該成為遠東和西伯利亞發展的優先項目。比如,烏拉爾山以東沒有任何高速公路能夠通往中俄邊境。中俄兩國公路運輸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過境蒙古。為了實現溝通亞太和歐洲橋梁的作用,俄羅斯必須投資發展鐵路、公路、港口、航空運輸和能源運輸管道的建設,這不僅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更需要有效的投資模式。

按照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經濟所的數據,過去40年里,每向遠東經濟投資1盧布,產出只有18戈比。這使得國家對該地區的投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不應該只從政治上,而要從經濟上考慮遠東開發的效益。需要知道該地區的競爭優勢,分析哪些商業可以得到順利發展。

從能源到工業品制造

顯然,對于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外國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于能源和原料。根據遠東發展部部長維克托·伊沙耶夫的數據,2000至2011年,遠東共吸引了大約100億美元外國投資,其中93%投向了能源原料行業。這不能不讓俄羅斯政府保持警惕,因為出口原料、進口機械設備和工業制成品情況的加劇完全可能使"能源附庸"從噩夢變成現實。

在俄羅斯的謹慎和猶豫之中,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將注意力放到了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了覬覦已久的亞太能源市場,俄羅斯需要加快合作談判和項目開發的進程。如果開始開發科維克塔氣田和恰揚達氣田,建設從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向東延伸的天然氣管道,連接上不久前建成的薩哈林-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就能夠形成新的天然氣運輸體系,從而加快本地燃氣化、對外出口和化工生產的進程。同時,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二期工程的建設,以及相關的石化企業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當地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也能夠滿足亞太國家對產品的需求。

對于亞太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來說,因工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的需要,對俄羅斯能源感興趣是自然的。俄羅斯不應該為此擔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刺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在全球經濟重心向亞太轉移的過程中,俄羅斯擁有地理和資源優勢,有條件吸引基礎建設和高技術產品生產的投資。而俄羅斯政府需要提供的,不僅僅是稅收方面的優惠,還包括改善的投資環境、簡化的行政程序和健全的法律體系。還有,就是開放的心態。

實際上,這樣的項目已經出現,比如同韓國合資建設造船廠,同日本汽車制造商合資組裝汽車等。此外,俄羅斯遠東還在向中國出口電力和聯合生產設備,同新加坡合作建設港口等。

而且,遠東的發展還能帶動該地區土地的開發。據估計,每年可以獲得2500至4000萬噸的谷物,有助于解決亞太乃至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

不可回避的中國因素

俄羅斯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有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潛力。普京在他的總統競選文章中寫到,要讓俄羅斯經濟發展之帆乘上中國風。但目前,中俄兩國的相互投資不超過30億美元。

俄羅斯對中國抱有防範心理是正常的。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占國土面積的36%,但只有630萬居民。從1991至2010年間,有180萬人從這里遷往別的地區。在遠東,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居民。而在相鄰的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生活著1.1億人,相當于每平方公里170人。

為了獲得必要的投資、技術和勞動力,不同亞太國家進行一體化就不可能發展遠東。相反,遠東和西伯利亞的發展可能成為俄羅斯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正在向全球擴展影響力的中國有能力也有意願對外投資,這是俄羅斯所需要的。實際上,遠東的發展不可能將中國排除在外。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召開前,俄羅斯總統助理尤里·烏沙科夫表示,峰會期間普京總統同胡錦濤主席的會面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即將進行領導換屆”。他說,普京“同現任的中國領導人建立了友好和同志般的關系”。烏沙科夫強調:“過去幾年里,中國確立了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預計2012年兩國貿易額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他說,兩國在遠程客機和重型直升機領域的合作,高科技和科技園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問題在于,如果俄羅斯將遠東作為待價而沽的拍賣品,在沒有透明的競爭機制的情況下,有意引發亞太國家之間的爭斗來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將是最失敗的策略。過去十幾年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能源開發已經証明了這一點。亞太國家間的競爭,不僅使他們在投資方面更加謹慎,更破壞了他們同俄羅斯之間的信任。資本可以流向別處,耽誤的是俄羅斯的發展。

因此,借助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這樣的多邊平台,俄羅斯能夠同各亞太國家和地區廣泛交換意見。需要指出的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空間和機遇有的是,完全能夠容納大量的投資者和投資項目。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