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前公視董座吳豐山主張 跨黨派組公視董事會

自由時報/ 2012.08.24 00:00
可由三方推派不同黨派9人

〔自由時報記者林恕暉、吳志偉/台北報導〕曾任公視董事長六年的監委吳豐山昨表示,有人要求應修法改變公視董事產生方式,他認為應比照德國、法國,董事由行政院提出三人、立法院提出三人、傳播團體推派三人,三方各提出的三人必須是不同黨派人士,由九人組成公視董事會,再互選產生董事長,避免政黨惡鬥影響公視發展。

吳豐山昨受訪時說,現行公共電視法規定是公視董事「同一政黨之人數不得逾董事總額四分之一;董事於任期中不得參與政黨活動」,就是希望董事能跨黨派組成,使公視超越黨派,但許多審查委員卻以「政黨色彩」投票,這是不了解公共電視的精神。

指龍應台名單 陳揆不知情

他強調,公視法明文規定公視董事是由行政院提名,公視董事應只有「陳冲名單」,而非「龍應台名單」,這次多位公視董事提名人審查無法過關,主要是龍應台提出名單時,陳冲事先不知情,國民黨內產生微妙氣氛,才造成公視董事難產。不過,對於吳豐山的說法,文化部次長許秋煌說:「這些名單都是由行政院長核定下來的,所以沒有問題。」

吳豐山說,公視審查委員會「四分之三」高門檻設計,當初理想就是希望能容納各黨派人士參與,如今因為國民黨、民進黨的政黨惡鬥,才會導致公視董事難產。

對於學者漢寶德投書媒體指「早就感覺公視已沒有存在價值,應該壽終正寢」,吳豐山表示,這種看法是不了解電視的特性,早在電視剛出現時,到底要民間經營還是國營?曾有一番討論,英國最後認為「國營」最好,因此由國會決議成立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也是同樣的看法,成立了NHK。美國做為資本主義國家,則由民間經營,但發現電視造成社會犯罪、混亂,後來也發展了公共電視,彌補不足,台灣則走美國的路線成立公視。

吳豐山強調,台灣有公共電視是一種「榮譽」,公共電視角色是民間電視業者無法取代的,公視在媒體亂象的電視生態中,有存在的必要性,公視需要有充足的經費,才能製作高品質的節目,更必須超越黨派,「BBC、NHK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