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華隆罷工 高偉凱:揭示勞工應團結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2.08.22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2.08.22 陳莞欣/台北報導

華隆工會罷工進入第78天,在歷經4天3夜苦行北上向總統府陳情後,今(22)日上午召開會員大會,否決了資方提議償還5成資遣費、退休金的方案,工會表示將繼續抗爭。華隆工會顧問高偉凱認為,華隆罷工事件對社會最大的啟示,就是讓勞工了解,當自身工作權受損時應團結起來抗爭,向資方爭取應得的權益。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22)日中午邀請到高偉凱,從華隆罷工事件看台灣勞資糾紛問題。針對近日多起勞資糾紛,包括華隆罷工事件、關廠工人抗議以及榮電工人遭欠薪等勞工抗爭事件,高偉凱表示,台灣的勞動環境長期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包括缺乏有力工會、勞動法規缺失以及資方違法卻未受罰等狀況。

高偉凱指出,過去20年來,台灣的勞工抗爭通常和解雇、資遣有關。在國外,勞工抗爭通常是為了爭取更好的福利或調薪,但在台灣,工人卻往往因為害怕工作不保而不敢抗爭,等到資方準備要關廠或資遣員工時,勞方才不得不出來抗爭。

對此,高偉凱舉例,若國外的勞工抗爭是法律如果規定資方需支付勞工100元,勞資雙方就會針對資方應付130元還是180元進行談判;但在台灣,勞資雙方卻往往是針對勞工可拿到10元或60元進行談判。在這樣的情況下,勞方當然會希望政府能夠出面促使資方遵守法律規範保障他們的權益。

高偉凱認為,國內外勞工運動本質上的差異就在於勞資實力的落差。在國外,勞方本就組成有力的工會,平時即可監督資方是否守法。在發生抗爭時,就能爭取法律保障範圍之外的福利。他認為,國內工人人數雖多,卻像一盤散沙,無法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除了勞工抗爭意識不足外,高偉凱認為,目前台灣勞動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儘管既有法律明定保障勞工的權益,但政府卻沒有監督資方是否守法。例如近日關廠工人抗爭、華隆罷工的問題,都關係到退休準備金不足的問題。儘管勞基法舊制規定資方每個月必須提撥員工薪資2%到15%作為勞退準備金,但卻從未有相關單位確實監督資方是否有確實提撥這筆款項。

高偉凱也說,除了法律未被確實執行的問題之外,部分勞動法的條文制訂也未盡保護勞工的責任。他舉2003年制定的《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例,雖然法律立意良善,但最後卻淪落為程序法,僅能規範雇主在迫害勞工權益前必須進行特定程序,「這就像資方要砍勞工,法律規定勞工只有權利選擇,用刀砍、還是用鋸子砍,完全無法保障勞工的工作權」。

高偉凱強調,關廠工人抗議、華隆罷工事件雖然受到媒體關注,但資方不一定會因此退讓。然而,透過主流媒體的報導,可以讓更多勞工認識到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起身抗爭。在台灣,許多勞工在被解雇時,往往只能拿到老闆發的1、2萬塊紅包就摸摸鼻子走人。

高偉凱感嘆,台灣勞工不知道自己的權益,也不懂得抗爭。他說,只有1個工人沒有辦法向資方爭取權益,工人們必須團結,才能掌握和資方談判的籌碼。[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8563]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