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沉默感性的「樹洞」《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

蕃騰人物/林奕瑄 2012.07.31 18:31

「青春跟煙火一樣,都是一瞬間的事」這是第一次拍攝電影《囧男孩》就拿下多項獎項肯定的台灣新銳導演楊雅喆寫下的。向來擅長詮釋青春這件事的楊雅喆,八月要帶著第二部電影作品《女朋友。男朋友》站上大螢幕,訴說一段橫跨三十年的故事,不僅能喚起你我的青春記憶,更是一段友情、愛情、親情相互拉扯難解的三角關係。

初次拜訪楊雅喆導演,想不到黝黑精瘦,不笑時看起來還有點凶的嚴肅外表下,卻是一位比誰都謙虛、真誠、看不見架子的導演。他形容自己是「沉默的」,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他,於是捏造劇情讓分身承擔生命的不堪,可是在記者眼裡的楊雅喆,卻是一位細膩、溫暖、冷靜卻又感性的社會觀察者。

儘管學生年代對他而言也許是好久之前的記憶,但從多部作品中你不難發現楊雅喆總是擅長生動地刻劃像極了外星人的青少年,那種莽撞對於追求自由奮力抵抗,卻又脆弱地在得不到真正渴望的「愛」時流下兩行淚。楊雅喆導演形容自己的求學生涯比起筆下的主角來說是無聊的,然而之所以能夠寫出這些帶領大家在多年過後再次喚起青春的作品,正是因為他看見了追求自由的根本是「慾望」,而慾望是因為寂寞。

《女朋友。男朋友》不只是愛情電影

從小在夜市長大,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讓他特別能夠洞悉台灣本土的生命力,傳神地描繪出甘草人物微小卻巨大的故事,而《女朋友。男朋友》的出生,就是因為一則新聞,關於男人領養小孩,名義上是孩子的爸爸,但在外人面前,小孩只能叫他哥哥。

一個母親要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他人,與一個男人要領養一個孩子,這些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雖曾試圖和當事人聯絡卻沒下落,楊雅喆只能以自己的想像,將這個故事的「結果」反推回去,寫下《女朋友。男朋友》這部跨越三十年的電影,中年人也是要成長的,只有回頭看,才會知道現在看來尋常的幸福,是得歷經多少才能被確信,有人把這部作品單以「愛情電影」歸類之,其實不然,因為導演更想傳達是「家」的意象,這也是之所以他說:「愛情到最後是以家為結果」。

導演表示當初創造林美寶、陳忠良這兩個角色時,就已設定由桂綸鎂、張孝全兩位演員擔綱演出,至於趁虛而入的王心仁則是經歷多次選角,最後還是由最佳人選鳳小岳出線,導演說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鳳小岳,靈魂裡住著和王心仁一樣的「天真」,即使從蛻變、成長到破敗,這份天真會讓你不忍苛責。

《女朋友。男朋友》三位主角互為情人、情敵、朋友,而曾說過:「我想討論是比愛情更多的東西」的楊雅喆,最後用「親情」讓三個人緊緊繫在一起,愛情的「無常」和生命是一樣的,看似分分合合的三十年,事實上三人卻從來沒有分開。

分手絕對痛苦 於是學會愛情本是「無常」

從小楊雅喆跟著算命師兼看風水的爸爸跑過許多婚喪喜慶場合,不過這些禮節在他眼裡看來卻都只是「滑稽」,喪禮可能真得沒那麼悲傷,而婚禮反倒成了耍小把戲的舞台,用一只戒指相互較勁誰能在日後這段婚姻關係居上風;以及每當父親在幫人算命時,躲在一旁的他偷聽過太多曠男怨女的愛情故事,使得他後來看待情愛的角度和其他人大相逕庭。

在《女朋友。男朋友》原著小說中有句話是這麼形容戀人「我們總是渴望確定關係,再掙扎」,愛情裡的矛盾,正因為很多時候總是給不起又離不開,看待這些,導演還是老話一句:「無常」。他說,或許這兩個字聽來很佛經很難體會,20幾歲時的他也曾覺得神奇,除此之外還是似懂非懂,不過導演說:「這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一直在變」,簡單兩句話解釋了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高深詞彙。

導演說:「感情絕對不是二分法,愛可以是廣泛的」有一種感情是交往三、五年,當彼此都覺得自己可能是對方攜手走過下半生的伴侶時卻結束了,但也有另一種是以為他離開了,在命運的安排之下,兜了一大圈後卻是陪自己最久的,這就是之所以愛情比任何事都來得無常的原因。

導演說,正因為我們從來沒被告知「一個人」這件事,所以害怕告別,不過「分離,不一定是悲傷;如果告別能讓我們明白一些事情,那麼流下的眼淚也會變成一種幸福。」感情中的來來去去,看過太多強顏歡笑後,導演深信哭泣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只要認清沒有什麼愛是不會死去的,所有的人都只是陪我們走過人生的「某一段」,那就可以在一次一次的失戀中,練習避免總得用苦痛去反證幸福的存在。

楊雅喆:我從來不是嘴甜的孩子

楊雅喆說自己的感情生活是非常無趣的,兩人有菜就在家裡一起煮來吃,平常也不一起看電影,生活極盡簡單平凡;被問及創作是否會將自己的經驗投射其中,他則說自己只是個平凡人,不可能完全抽離自身經驗,憑空捏造一個從來沒經歷過、相差甚遠的背景,於是形容自己是「樹洞」的他,有更多時候必須是以傾聽、觀察作為創造角色的來源,這不是一種抄寫,而是從中提煉並以想像捏造而成。

注視過楊雅喆導演炯炯有神的雙眼,你會收到這中間有個太重要的訊息就是「真實」,他形容自己從來就不是一個嘴甜的孩子,太巨大、太遙遠的幸福不是他夢想的劇本,因為對他而言那些在路邊彎腰蹲地、挑蔥買菜的尋常父母,努力打拼只為等待孩子歸來的冀盼,才是微小卻真實存在的幸福。

導演說,對於台灣人的勵志有兩種,一種是看著那些在國際體壇上耀眼發光的台灣之光,總能激勵國人的鬥志,期待自己有天也能成為英雄人物;但還有另一種勵志,是小人物從平凡到巨大的寫照,這也是他正在努力的,讓讀者與觀眾看見被自己投射的分身經歷,再從中取出那些不容易的小幸福,兌現於真實人間,這就是楊雅喆在寫下《女朋友。男朋友》時暗自許下小心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