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行醫所服務學習豐收 26日分享感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626 16:02:50)以服務他人、成長自己為宗旨,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柯慧貞教授帶領21名學生,於台南市大成國中針對11名特殊情況的國中生,進行一學期的服務學習課程,26日學期結束,學生們以精彩的短片與簡報發表心得,分享從中獲得的許多感動,也充分展現專業上的自我成長。
指導老師柯慧貞教授指出,本學期成大行醫所服務學習的課程協力單位為台南市大成國中,主要介入輔導有憂鬱自傷傾向與網路成癮的學生,總共進行八次共十二小時的認知行為團體輔導服務。針對服務成效進行前後測分析,發現大部份學生的憂鬱、自殺風險皆降低,未來計畫針對高風險學生提供更進一步的深入輔導與協助。
柯慧貞教授指出,行醫所學生們服務學習的過程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作好服務能力的準備;第二個階段則進入服務;第三個階段,書寫服務日誌進行反思;最後第四個基段就是經驗分享互動交流。其中第三個階段很重要的是,必須先和服務個案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同理心傾聽個案的想法,經過互相回饋之後,共同訂定主題與規範並討論解決方式。
共同輔導一名網路成癮男國中生的行醫所廖柔涵、賴秋嬋,將教案主題訂為「脫『癮』而出~我可能不會上癮」,第一次課程和個案建立關係、介紹好壞習慣的利弊,接著經過與個案多次溝通並與個案家長進行訪談,期間也協助個案進行時間管理,幫助個案找到人生的歸屬感、愉悅感、成就感和意義感。
而另外有一名自殺傾向的女國中生,她曾經多次以美工刀割傷自己,也曾經兩度跳樓想要輕生,由行醫所林冠穎與陳姵璇共同輔導,她們兩人第一次面對個案時,先教導個案分辨事件、想法、感受,第二次課程開始讓個案開始聚焦於自傷行為的促發事件、想法、感受,並進行認知偏誤之衛教,八次課程結束後,發現個案現況穩定,和第一次碰面時也比較願意敞開心胸,兩人都認為,真誠與溫暖為治療帶來的加分效果。
行醫所碩二謝志伸說,在柯慧貞教授的帶領之下,已經連續第三個學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本學期單獨輔導一位有自我傷害傾向的國中生,首先針對學生個人狀況進行深入了解,並安排每週一次面對面的課程,從中給予學生自信,幫助他肯定自己、喜歡自己。
謝志伸認為,認知行為治療課程服務學習課程和講授性的課程非常不一樣,可以讓我們對學理有實際的操作,也可以幫助我們更能自己從中發現問題,進而對問題有深刻的收獲,學以致用。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10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