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熱血仁醫─沙立隨call隨到 守護產婦無怨尤

自由時報/ 2012.06.25 00:00
記者孟慶慈/專題報導

凌晨一時許才忙完接生、正準備回家,院內call機突然響起,台南市新樓醫院婦產科醫師沙立內心升起一股不安,低頭檢視訊息,是才分娩的產婦產後大出血;急忙趕過去,只見鮮血如同沒關的水龍頭源源流出,人已意識不清,只能立即開刀處理,前、後輸血二十多袋,直到上午六、七時,終於將產婦從死神手中搶回來,一整晚的辛苦、疲累全都值得。

沙立表示,醫院經常上演生離死別,產科通常演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然而,產婦、家屬喜悅的背後,是醫師無法鬆懈的隨時「待命」。

產後大出血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一,但死亡率約三、四成,是產科醫師最感棘手的生產災難之一;發生率雖低,他竟經歷三、四名個案,感謝老天眷顧,均喜劇收場。

孕婦總希望產檢、接生都是同一位醫師,沙立除非出國、或真的無法趕到,只要被call一定回院,即使與家人約好外出,為了病人也只好放家人鴿子;他印象最深的是,曾經年夜飯吃一半趕回醫院接生,還有一次,帶全家到雲林遊樂園遊玩,原計畫全家在遊樂園住一晚,結果,凌晨醫院來電,他馬上趕回醫院陪產婦,請老婆帶孩子繼續在遊樂園玩,接生完他再到雲林與家人會合。

沙立說,雖然老婆知道產科醫師得隨時待命,但「雲林」事件,還是讓老婆耿耿於懷好一陣子。

沙立年輕時曾在南美洲巴拉圭的紅十字醫院執業,求診的病患多是經濟弱勢者,身為醫師的他不僅要治療病人,還常主動協助找尋社會資源,才能順利完成醫療;在巴拉圭執業四年,他總是盡可能站在患者立場著想,用心照料病患的需求,回到台灣,行醫態度也是如此。

沙立的付出,點點滴滴患者、家屬都感激在心,寫信到醫院表達謝意者不計其數,醫院人員透露,醫院的「讚美欄」,婦產科醫師裡沙立的讚美與感謝最多。

沙立感嘆地說,婦產科醫師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自然產的產婦從入院到分娩,主治醫師至少要待命兩天,但健保的生產給付卻偏低;產檢過程費時,門診給付與其他科別門診相同,花費心力多,回收卻不成正比的情況需相關單位重視,才可望改善無人選婦產科的窘況。否則不久後,台灣也許會出現外籍婦產科醫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