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克隆氏症/30歲病患腸子20切? 醫生:別急著切腸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6.08 00:00

圖說:過去對克隆氏症無特殊治療,多採外科切除,現有新的生物製劑可挽救腸道。(台中榮總王輝明醫師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克隆氏症」是什麼碗糕?難道是複製人「Clone」的「克隆」嗎?其實完全無關,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由於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東方人罹病機率遠低於西方人,因此很多台灣患者初聽這個名字都很陌生。

目前克隆氏症病因不明,推測可能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基因有關。雖然說是「東方人罹病機率遠低於西方人」,但近年各國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普遍上升,推測與高脂、高糖的西化飲食有關;而環境衛生改善,致使腸道免疫系統在成人期之前少受衝擊,發展相對較少有關。由於克隆氏症造成患者身心折磨,影響生活、就學。一經確診,患者可申請重大傷病卡。

由於過去對於這類潰瘍的發炎性大腸炎沒有好的治療武器,患者若惡化到腸子潰爛、出血、穿孔,甚至嚴重阻塞,只好透過手術切除腸子,但因病情會反覆發作,即使小腸長度接近3公尺,部分患者動了7、8次刀,經過多次手術,有的患者腸子剩下不到原來的一半,形成「短腸症」,肚子上開刀的疤像很多道拉鍊,還有病患才30歲出頭,卻已經動刀20次,最後整段腸子都被切掉,還有人甚至得做人工肛門。

短腸症的患者因為腸子過短,導致吸收不佳、營養不良,王輝明說「這些10幾、20多歲的年輕人,因為營養不良引起發育不佳,外觀比同年齡的人矮小,瘦骨如柴,既影響生活,出社會後也難找到理想工作。」

王輝明說,但現在有新的生物製劑問世後,可直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即使無法根治克隆氏症,但能讓疾病得以緩解,即使他身為外科醫師,也認為能不開刀,就不要開,能不切腸子,就盡量不切。即使是阻塞嚴重病患,他也建議先透過微創的內視鏡方式,以氣球擴張阻塞的腸道,開通之後再使用生物製劑,多保留一些腸道,也多保留更多生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