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緬甸市場可期 吸引台商華僑

中央社/ 2012.06.03 00:00
緬甸專題經濟篇二(中央社記者林憬屏仰光特稿)走在緬甸市集,剖開的紅澄大西瓜引人垂涎,攤販說「這是台灣西瓜」,也是台灣農友公司長期堅守緬甸,傳授當地栽種技術的成果,如今緬甸開放,勢必吸引更多台商和華僑返回緬甸。

過去因為緬甸軍政府獨裁專制,受到歐美經濟制裁,加以人權組織懷疑留下的外資企業支持人權惡名昭彰的軍政府,迫使許多台商不是保持低調,就是撤離,目前仍留在緬甸的台商大約100到200多人,農友種苗公司是其中之一。

多數台商當初所以撤離的另一因素,在於商品主要外銷歐美,一旦遭到制裁,就難以在緬甸繼續營運。能夠留下來的台商,多半外銷市場是不受制裁限制的東南亞鄰近國家,並有可信賴的當地人合資。

緬甸新上台的文人政府去年推出各項改革,向外界開放,吸引台商個人或組團到緬甸考察市場,紡織、製造等行業都看好工資便宜的緬甸勞工,眼前就等緬甸政府的外國人投資法等相關法律齊備,立即前進投資。

同時也是緬甸台商聯誼會會長的農友種苗緬甸公司總經理郭坤石也預期,等國際經濟制裁取消後,當年離開但沒有把工廠賣掉的台商,可能都會陸續回來,因為緬甸工資便宜、目前一個月約60-80美元,是東南亞最低,人工取得也容易,有利台商在緬甸的經營。

不過,郭坤石也建議台商,最好等緬甸政府所有經貿法規全部公布之後再進來投資,風險會比較低,「大家應該先觀望,不要馬上進來,因為一下子進來,風險更大」,等政府把整個投資辦法公布後,對台商投資才有保障。

4月底帶領20多名台商到仰光考察的泰國台灣商會總會長張峰豪也表示,緬甸便宜充沛的勞工是吸引台商最大誘因,不過土地成本、工資上漲、外匯進出仍有嚴格限制,當地無法提供融資等問題,台商還是暫時觀望較好。

緬甸政府已有外資法草案,預估1到兩個月左右國會將批准通過,其中一項免稅優惠將從原來的3年延長到5年。

此外,緬甸政府正開發兩個深水港,附近要開發兩個經濟特區,不過張峰豪表示,據了解,要5年才能完工,5年中的變化還是未知數,必須繼續觀察後續進展。

儘管如此,由於台灣市場飽和,競爭激烈,緬甸這波開放已帶動海外華僑返鄉潮流,除了仰光之外,華人眾多的緬甸中部大城瓦城(Mandalay),也是華僑回鄉發展的主要城市。

目前已有不少台灣人或到台灣留學、定居的緬甸華僑,1年多前已經開始進入或回到緬甸做起小本生意,民間估計100萬人口中,華人約占30%到40%的瓦城,就有許多鮭魚回鄉的例子。

30歲的伍謹筠(Shine)在臘戍長大、在台灣完成學業,父母家人多數移民台灣,但看到緬甸這波開放,經濟有起飛的趨勢,在仍留居緬甸的哥哥建議下,伍謹筠決定辭掉台灣一家跨國公司的客服工作,今年初回到瓦城,打算投入嫂嫂的婚紗業。

伍謹筠的朋友們也有意回鄉,她說,「我在台灣和海外的緬甸朋友都問我,回到緬甸有沒有看到什麼商機?可以回來發展?他們都有意願回來」。

在台灣留學、工作10年的劉翠岑,當初離開僑居地回到台灣後,沒想過會再回緬甸,但感覺這幾年台灣景氣不如以往,她去年8月決定回到緬甸,今年4月在瓦城開了一家服裝店。

「這邊像是第2個大陸市場」,劉翠岑說,緬甸崛起也許不會像中國大陸那麼強大,但「有希望、有機會」。就她所知,留學海外的同學們已有1/3確定回來了,之後還會有更多人想回鄉發展。

瓦城最大購物中心裡有一家Formosa餐飲店,則是緬甸僑生與台灣朋友合資開設的餐廳,走進這家店,就是一股濃濃的台灣味。

僑生股東李希文說,他之前在大陸開店收掉後,回台灣後一樣覺得生意難做,因為競爭比較激烈,緬甸競爭沒有那麼大,他就回來試試看。

不少華僑開店經營,也為緬甸人民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至於未來的政治局勢,李希文說,他擔心是擔心,但相信已經封閉很久的緬甸,未來會持續慢慢開放。

由於緬甸對外逐漸開放,台灣與緬甸經貿與文化交流預估也將更趨熱絡,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就支持台緬未來加強經貿交流。NLD發言人那溫接受中央社記者訪談時表示,非常歡迎台灣企業到緬甸投資,緬甸需要外資協助發展。

瓦城到處可見繁簡體中文招牌,有當年隨中國國民黨軍隊撤出大陸的後代,近年也有不少大陸人士移民當地。

但華人熱中購置房地產,讓部分緬甸人頗有微詞。旅居當地台商郭坤石就提醒投資人,「有賺錢應該要回饋當地,把關係做好,才能長久經營。」(本文附有照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