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野生魚蝦外銷供觀賞是商機還是危機?

yam蕃薯藤新聞/鄭詠仁 綜合報導 2012.05.30 00:00
  到野外撈魚撈蝦拿去賣在農業社會裏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那漁民到河裏捕魚抓蝦,在台灣社會中也仍然被認為是一件應該可接受的事,因為對多數人來說,魚蝦不就是生來要被吃的嗎?然而若這些魚蝦的身份成為熱帶魚或水族箱裏的清潔生物,甚至還外銷到中國與歐洲日本去,價格就完全不同,然而這究竟是資源利用的新商機?還是對脆弱生態的加速破壞呢?   台灣的觀賞魚業過去除了進口國外品種在本島飼養繁殖提供內需與外銷外,也從南美、非洲與東南亞國家輸入非常多的野生魚蝦提供寵物市場的需求,不過在近五年來,台灣的觀賞魚市場忽然出現了大量的本土魚蝦,而這些魚蝦甚至出口到日本、德國與中國大陸去,還登上國外寵物媒體,有些業者認為這叫「台灣之光」,可是看在許多關心本土魚類資源的網友與學者眼中卻不是如此。許多網友與學者認為,這些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加上台灣自然環境的快速破壞,這些美麗的本土物種很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在台灣的環境中。   林務局在近幾年來與台灣魚類學會合作辦理了幾項研究計畫,例如「淡水魚類資源評估及保育類名錄建立機制之研究」、「台灣地區淡水魚調查現況及保育策略」以及「台灣湖泊野塘及離島淡水魚類資源現況評估及保育研究」等。這些研究計畫的結論不約而同地指出,造成台灣淡水魚浩劫的原因之中,除了棲地破壞、不當放流、沒有必要的野溪整治、不當施工的生態工法之外,就是人為的捕撈。在過去拿著小魚竿或小魚網撈幾條小魚回家養,或許不是什麼問題,但是一旦這些行為變成大規模的商業化採集,而且供應的是把觀賞魚當成消 耗品的寵物市場,那麼對於本身就很稀少,其棲習環境又很脆弱的魚類與蝦類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水族與釣魚論壇的網友表示,目前最受商業大規模撈捕提供消費市場,且大部份出口至中國、日本或德國的台灣珍貴野生魚類包含:台灣梅氏鯿(保育類)、大鱗梅氏鯿(在台灣本島已經絕滅)、台灣副細鯽(保育類)、飯島氏銀鮈(保育類)、台東間爬岩鰍(保育類)、埔里中華爬岩鰍(保育類)、韌蝦虎(Lentipes spp.)、鯔蝦虎(Mugilogobius spp.)、吻蝦虎(Rhinogobius spp.)、裸身蝦虎(Schismatogobius spp.)、黃瓜蝦虎(Sicyopus spp.)、以及枝牙蝦虎(Stiphodon spp.)。而俗稱大和藻蝦的多齒米蝦則因為可用來清除魚缸中的藻類也被過度撈捕。這些魚類都有一些特性,沒有人工繁殖個體、棲息地狹窄或易受破壞,一般消費大眾甚至是店家都無法營造合適的飼養環境。許多水族愛好者也對這些台灣原生魚類忽然因國外需求而被大量採集感到憂心。   然而除了少數屬於保育類的淡水魚之外,多數魚類既不是保育類,棲息地也不在保護區中,在執法上會有一定的困難,就算民眾使用網路籠具捕魚,也難以舉證倒底是供自用,食用或商業撈捕。許多政府與民間團體一再放流大型魚進入溪流也侵害這些原生魚 類的生存空間,這些野生物種的未來值得社會大眾、相關團體與政府單位的重視,而觀賞魚愛好者也應呼籲大眾,不要因為一時心動,而購買自己無法飼養的魚,以免傷害了魚也傷害了環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