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精心安排還出岔
專家促暫停美牛進口
美國爆發第四起狂牛症,我查核團五日出團查場,橫越美國東西岸七州,並訪視屠宰場、飼料廠、化製場及乳牛場等。原規劃十四天行程,延長至二十三天,當初估計的三百萬元考察經費勢必大增,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最後支出費用還要計算。
陳保基強調,此次訪查九家屠宰場,其中四家全面查核,占輸台量三十五%,再加上重點訪視的五家屠宰場,總計涵蓋六十三%,無法達到行前規劃的七成八,是因其中三家,美方考量路程沒去,換成另三家。而訪查的屠宰場都由美方安排、事前通知場方。
查核團長宋華聰表示,此次Tyson位在堪薩斯州的屠宰場,發現其牛舌扁桃腺沒有切乾淨,該場牛肉輸台量占美牛的十%,上週五起已暫停進口。「美國牛舌沒有進口,輸台美牛非常安全。」
長期關注美牛議題的醫師沈政男說,這家屠宰場去年即查過,根據去年查場報告,該場三十月齡以上跟三十月齡以下牛隻,使用同一電鋸宰殺,轉換時僅用攝氏九十度熱水消毒,但狂牛症的普利昂蛋白耐高溫,如遭污染,根本殺不死。這次又發現屬於「特定風險物質」的扁桃腺沒有切除乾淨,如器械被污染,恐波及牛肉安全。
農委會強調屠宰場的內臟與屠體是分開處理,但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也認為,透過屠刀、廢水,確實有交叉污染疑慮。兩、三年前,美國發現牛舌風險物質未清乾淨而污染肉品,上市後緊急追回。美牛「查核團」僅是「參訪團」,但連參訪行程,九家都有一家不合格,不合格率一成一,如何說服消費者?
反美牛聯盟醫師蘇偉碩表示,美方安排的模範、優良屠宰場都會出包,在人工作業環境下,更常出錯。而我國沒有檢驗能力,只能靠眼睛看、用手摸,相當危險。如當初沒簽台美議定書,即使僅查到一家不合格,也可要求全面暫停進口,現在卻受限於「不平等條約」,要查到三至五家不合格,才能暫停進口。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指出,以美國監測數及全美牛隻總數,估計每年應至少有三十頭非典型狂牛症牛隻,進入食物鏈。政府應查訪所有輸台屠宰場、養牛場,不能只看屠宰衛生,須同時掌握相關資料,並要求美方提高監測篩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