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內視鏡的新視界:氣囊輔助性小腸鏡(下)

華人健康網/文/章振旺(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醫師) 2012.05.20 00:00

從2000年第一個成功的膠囊內視鏡(capsule endoscopy)病例被報導以來,診斷小腸疾病不再是夢想;它是一個長2.6公分直徑1.1公分的微型照相機,當病人吞入膠囊內視鏡後,它每秒會擷取2張照片,期間約紀錄了5萬多張照片,這些照片再經由專門的機器及醫師判讀及診斷。可惜我們可以診斷出小腸病灶卻無法切片確診或治療,令人相當的沮喪。

小腸鏡的進化

雙氣囊小腸鏡(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是由日本的Yamamoto教授在2001發明的,讓我們對小腸疾病不只可以診斷,同時也直接以小腸鏡治療;一般而言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第二部分最短的距離約60公分,由此以下的病灶我們無法診斷,並不是把內視鏡長度加長就一定能更深入小腸,因為小腸不只長而且彎曲,彎彎曲曲的小腸會造成內視鏡繞圈圈(looping),雙氣囊小腸鏡在200公分的內視鏡前端加上一個氣囊,另外再外加一個有氣囊的外套管,藉由兩個氣囊的收放及內視鏡與外套管在小腸內推及外拉,如此小腸便像捲袖子一樣不斷的被摺疊,如此便可深入小腸深處,經由口端及肛門端兩個進入方式配合,便可能完成全小腸的檢查。

單氣囊小鏡操作示意圖。(取自OLYMPUS網頁)

雙氣囊小腸鏡雖然解決了很多小腸的問題,但是操作不易及相當耗費時間,使用上實在不方便,於是新一代更簡單操作的單氣囊小腸鏡便應運而生,它省略了雙氣囊小腸鏡前端的一個氣囊,只有外套管有氣囊,當我們把小腸鏡往前進後彎曲勾住腸壁,將消氣的氣囊推到內視鏡盡頭然後將氣囊充氣,接著將氣囊連同小腸鏡一起往外拉,如此小腸就會被往後拉摺疊起來,如同袖子捲起來一般,然後再重複之前的步驟,如此便可深入小腸內部,操作相對簡單且時間較快。

目前單氣囊小腸鏡與雙氣囊小腸鏡合併稱為氣囊輔助性小腸鏡(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兩者各有優缺點,但都是診斷與治療小腸鏡的好工具。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500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