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台灣生物大發現】新種鐵線蟲把螳螂的某處弄短再鑽爆肚子

yam蕃薯藤新聞/廖寶傑 2012.05.02 00:00
    經常觀察螳螂的朋友可能都有一種經驗,也就是發現螳螂養一養肚子中居然鑽出條蟲,或在野外觀察到落水的螳螂肚子裏鑽出一條蟲。過去多數的蟲友都會拍照上傳到各昆蟲討論區,然後補上很多的「矮額」和「XX(消音)」。也會有資深蟲友說到這是「鐵線蟲」,但這種矮額的生物的身份一直到最近才真相大白。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蕭旭峰教授的研究團隊在近期的【動物檢索】(ZooKeys)這個國際期刊中把這種經常被討論到的鐵線蟲描述為新物種 -台灣索鐵線蟲(Chordodes formosanus)。根據主要的研究者邱名鍾同學的論文,鐵線蟲隸屬於線形動物門(phylum Nematomorpha),這類節肢動物的寄生蟲具有獨特的生活史並對寄主的形態發與有著特殊的影響。根據文獻,全世界約有300 餘種鐵線蟲,台灣的鐵線蟲雖然經常被蟲友發現,但是在科學上卻沒有被正式記載過。   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根據雄蟲尾部特徵、六種表皮結構、體表腹部縱向色素帶及粒線體DNA 序列的分析,將台灣最普遍的鐵線蟲,台灣索鐵線蟲視為一新種,並描述了同種間頭部及尾部的形態變異。這種鐵線蟲感染台灣斧螳(Hierodula formosana) 及寬腹螳螂(H. patellifera)。發育為成蟲後離開寄主在水中交配繁殖,幼蟲孵化後感染水棲生物。這種受鐵線蟲幼體感染的水生昆蟲在科學上被稱為保幼寄主(paratenic host)。   根據邱同學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觀察,鐵線蟲幼蟲會感染搖蚊(Chironomus sp.)的幼蟲。鐵線蟲幼蟲進入水棲昆蟲體內後,可在水棲昆蟲羽化後跟著上岸。除了搖蚊外,毛翅目的寶島缺叉石蛾(Chimarra formosana)也確定可受鐵線蟲感染。在上岸後,受感染的保幼寄主若被另一種昆蟲捕食,就會把鐵線蟲帶到最終寄主(definitive host) 體內。寄主受鐵線蟲感染後形態上會出現變化,首先,台灣斧螳受感染的個體的翅會變短、雄蟲觸角也會變短,連帶地感覺器的密度也下降了。而這些改變會讓成蟲看起來接近若蟲。台大團隊認為這是寄生蟲感染後造成幼年化(Juvenilization) 的結果。   此外鐵線蟲是一種只感染昆蟲的寄生蟲,因此對人體並無傷害。   此論文之出處為: Chiu MC, Huang CG, Wu WJ, Shiao SF. (2011) A new horsehair worm, Chordodes formosanus sp. n. (Nematomorpha, Gordiida) from Hierodula mantids of Taiwan and Japan with redescription of a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Chordodes japonensis. ZooKeys 160: 1-2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