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民黨極不樂見「民共交流」

美麗島電子報/吳子嘉 2012.03.20 00:00
長期以來,當兩岸關係在一進一退的發展過程中,凡舉面臨任何利益與主權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勇敢的民進黨,總是毫不退縮的站出來擔任煞車皮角色,結果到頭來,就是眼睜睜將兩岸議題主導權,拱手讓給國民黨獨攬在身,自己卻磨成一副逢中必反的畏縮模樣,任由對手左右逢源,坐享兩岸果實。 直到今年初總統敗選,整個黨才猶如大夢初醒,開始嘗試「以行動代替口號」的兩岸論述,營造民共交流的聲勢,只要這不是曇花一現的話,現在已經可以預見到,少了民進黨這張「兩岸黑臉」的馬英九,要開始緊張了。 幾天前,一場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的餐敘,幾位關心未來四年台灣政局變化的國民黨大老級人物,相當好奇蔡英文是否仍有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可能性?結果,我像是答非所問的回稱,「民進黨如果無法調整兩岸政策,二O一六絕對無望。所以,現在的民進黨,對於誰要代表參選總統其實不是太關心,未來也不會有太強烈的競爭。所以,蘇貞昌極有可能出線擔任民進黨二O一六的總統候選人!」 聽見這番回應,現場是一陣莞爾,卻又不得不對此說法表示認同。這一幕,儘管最後是在玩笑中草草結束,卻深刻的點出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無力與哀愁。 長期以來,民進黨總是免費的替國民黨扮演「兩岸黑臉」,舉凡任何與中國大陸有關的事務,一律採取先反對再說的態度;縱使黨內人士與中國大陸方面的往來早已是絡繹不絕,但一切都僅止於檯面下,只要上到檯面就是扳起臉來繼續反中,導致民、共關係長期冰冷,甚至被扣上「和平派壞者」的帽子,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讓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進程上獨占鰲頭。 對國民黨而言,兩岸政策是馬政府延續執政的最大利器,也是民進黨爭取執政的七寸要害,儘管這樣的道理早已人盡皆知,但民進黨的領導菁英,卻把爭取深綠選民支持與開放對中國大陸的交流視為「有你沒我」的互斥選項,導致整個黨陷於「綠色利益格局」而無法動彈。 問題是,以黨的生存利益而言,當兩岸互動成為國民黨的專利時,民進黨自然無法獲取經濟選民的信任,即便聲勢再旺,終究跨不過那最後一里路,總統大選是必敗無疑。 就國家角度來說,當兩岸交流只限於國、共協商結論,卻缺乏第三者的有效介入談判時,對台灣整體利益而言並非好事,作為有意重返執政的最大在野黨,豈能囿於意識形態作祟,而忽略更高層次的戰略思維? 或許是總統敗選讓民進黨有了省思的空間,也可能是整個黨已經抵擋不住「正視中國」的聲浪,自從蔡英文喊出從互動中了解中國的政策方向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終於有了轉圜的契機。 最明顯的例子,此次蘇系的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曾任扁辦主任的陳淞山及英系的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登陸出席中共國台辦海研中心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行前三人都以為免不了引來黨內基本教義派砲轟。豈料,消息曝光後,就連當年以推倒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一戰成名的王定宇,也要北京「善待」三人,與過去動輒批判「賣台」、「洗腦」的強硬態度,明顯看出民進黨對於中國大陸的改變。 然而,現在才準備起步的民進黨,究竟還能不能迎頭追上這場國共聯手舉辦的兩岸盛宴?同屬中華文化的兩岸,在四年前重啟互動的初期,在歷史與情感的化學作用下,許多爭議或許都能一笑泯恩仇。但是,當日子久了,「重逢」的激情逐漸褪卻時,兩岸終究得面臨實質的國家根本利益,而當馬英久確定取得連任後,就是問題浮現的開始。 以「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推動來看,儘管大陸方面態度積極,但陸委會卻認為該實驗區具有強烈的「一國兩制」政治意涵,行政院長陳冲與經建會也明確表示反對,造成整個案子出現「陸熱台冷」的現象,國台辦新聞局長因而對此表達不滿,顯示大陸對於馬政府採取的「政經分離」已經不再是有求必應。 因此,在國、共交流進入無可避免的政治談判時,民進黨若能另闢蹊徑,與共產黨共同推出的「民、共交流」劇本,必然會打亂馬英九的節奏,改變國民黨獨攬兩岸議題的形勢,逼得馬英九難以再迴避「政治談判」的壓力。 儘管目前的局勢,看似可以成為民進黨逆勢突圍的破口,但這一切仍必須取決於下屆民進黨主席的格局。 首先,面對馬英九釋出的「朝野領袖會談」提議,新任的民進黨主席,不能再重蹈覆轍,持續以動機論來否定朝野領袖會面的價值。相反的,新任黨主席,不只要敢於接招,更要把兩岸視為第一優先的討論議題,以行動展現主動面度中國大陸的態度,以利於後續以在野之姿,搶下兩岸議題的主導權。 再者,以此次兩岸關係研討會來看,儘管多數媒體都將焦點集中在羅致政一人身上,但熟悉黨內運作的人曉得,羅致政之所以成為亮點,關鍵在於他的「發言人」身分;但是,回歸黨內權力邏輯後,今年初他在蔡英文的力薦下參選新北市立委,且區域還是在蔡英文的競選總部所在地「板橋」,原本後勢看漲,但最後在國民黨的黑金攻勢下,以些微票數扼惋敗北,才會在蔡英文的安排下進入黨中央擔任發言人。 然而,隨著五月份黨主席改選後,一旦蘇貞昌一如預期當選民進黨主席,過去以英系自居的羅致政,勢必暫時脫離政壇,隨著蔡英文一塊尋找事業第二春,甚至不排除重返校園。 反觀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董立文,儘管目前仍未引起媒體注意,但長期以來他是蘇貞昌信賴的兩岸政策幕僚,未來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將出現哪些轉變,董的意見將是動見觀瞻;換言之,蘇貞昌能否擺脫對國際問題一竅不通的刻板印象,不只蘇個人是否有其決心,董立文能否給予堅定的意見也是關鍵。 面對逆轉的局勢,馬英九勢必傾全力繼續利用民進黨當擋箭牌,民進黨若要撕下「兩岸黑臉」,六月份開始的朝野領袖會就是第一場重頭戲。屆時,民進黨能否從兩岸賽局的板凳中脫穎而出,就看領導者能否運用智慧搶下兩岸議題的話語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