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莊永明新書「台灣歌謠」 見證台灣發展史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2.03.12 00:00
長期鑽研台灣歌謠發展史的文獻史料家莊永明,今天(12日)發表最新著作「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透過蒐集大量第一手珍貴圖文資料與訪問,為台灣歌謠發展歷程與歷史背景留下詳實紀錄。

「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蒐錄了台灣歌謠史專家莊永明30年來有關台灣歌謠的著述,敘述1930年代一直到光復後台灣流行歌曲的發展,並透過親訪作者,了解作詞人的創作心境,解析當時的社會背景。

莊永明強調,台灣歌謠不僅僅是流行歌曲而已,每首歌的歌詞其實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氛圍。莊永明在12日新書發表會上,特別請到蟲膠唱片收藏家林本博原音重現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桃花泣血記」,歌詞中提倡改革舊禮教,要求自由戀愛,在30年代的台灣社會可說相當進步。『(歌曲片段)文明社會新時代,戀愛自由才應該;階級約束是有害,婚姻制度著大改。』

莊永明認為,從「以歌觀史、以史入歌」的角度解讀台灣歌謠,最能貼切感受歌曲當時的社會氛圍。 他說:『(原音)我覺得用一首歌去解讀時代是相當重要的,譬如說1947年的「收酒矸」、1948前後左右發表的「燒肉粽」都有當初的意義。我常說這不是一個小販穿街過巷的叫賣聲,而是我們台灣人走過那個艱難歲月的腳步痕。我是覺得如果不用這個角度去解讀一個歌是相當可惜的,我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基礎功,坦白講,這是一個基礎功的工作,讓大家多多去了解。』

在過去,一般人往往將歌謠視為通俗文化,難登學術殿堂,莊永明則希望秉持「走出流行、進入歷史」,透過「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的出版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認真看待長期被台灣文史發展忽視的台灣歌謠領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