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的蠶絲被老師傅古石喜說,民國六○年代是蠶絲被的黃金期,「農光牌」蠶絲被名聲響亮,有人一訂就是五千多床,但蠶絲被後來被其它材質取代,從農業社會轉型工商社會後,養蠶戶遞減,導致蠶絲廠關閉,很高興現在「復工」。
他表示,現在的蠶絲被材料多半來自中國杭州,三公斤的蠶絲被約需三到四萬個蠶繭才能製成,但杭州也面臨社會轉型,蠶絲原料越來越有限,去年一公斤的蠶棉就漲了四百元,已飆到一千八百元。
縣農會蠶絲加工部和農產品展售中心昨天揭牌,總幹事葉益男說,將透過加工部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展售中心展示縣內當季水果和縣農會生產的將軍鮮乳、黑木耳露等農特產品,地址在造橋鄉朝陽村中洲仔十八號,電洽63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