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立報犇報聯播:世界正走在叉路口(上)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2.02.27 00:00
世界正走在叉路口--華勒斯坦論資本主義體系危機與美國霸權衰退文/犇報編譯組整理自從橫掃世界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們都在談論「危機」,但是對於危機的性質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定義。有些人認為它是一場貨幣金融風暴,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包括生產領域在內的更廣泛的經濟危機;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是新自由主義危機、美國霸權危機乃至資本主義體系危機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美國社會學家伊曼紐爾.華勒斯坦認為,人們對「危機」一詞的使用並不嚴謹,大多數人用它來泛指先前某條上升中的經濟曲線,目前正處於下降的狀態——這樣使用「危機」一詞並不正確。根據華勒斯坦的看法,當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正處於結構性危機當中,也就是說,這種危機不同於週期性危機,它將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本身的終點,而不是它下一個週期的起點。雙重衰退下的結構性危機早在20世紀80年代,華勒斯坦就曾經宣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正走向衰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經濟已陷入絕境。2005年在一次訪談中他更進一步提出,目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正處於結構性危機當中,其原因在於:一是美國霸權的衰落;二是出現了全球範圍的生產利潤緊縮。兩者的過程雖然不同,但在同一時間出現,這一點非比尋常。 華勒斯坦認為,美國的世界霸權正面臨著危機,美元和軍事這兩大支柱都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發揮作用,歐巴馬政府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無力扭轉美國衰落的趨勢。在美國霸權衰落的同時,由於長期平均人力成本上升、投資成本上升以及用於教育、醫療和終生收入保障的政府支出的稅收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導致出現世界生產利潤率下降危機。這就意味著,我們正處於經濟和政治的混亂時期。以下是華勒斯坦對資本主義體系危機的基本看法。  一、世界體系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25年間,是世界經濟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擴張期,法國人把這一階段稱為「輝煌的30年」。它與美國在世界體系中的霸權高峰相吻合,發生在美國於1945年以後建立的世界秩序的框架之內。二戰結束後,美國面臨兩個主要問題:它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世界秩序,以便利用它的經濟優勢獲取利潤;另外,如果想使它的繁榮的工業產品獲得客戶的話,就需要在世界各地重新建立一些有效需求。問題的解決也是問題的開始從1945年到1955年間,美國沒有花費什麼力氣就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世界秩序問題的解決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建立了一套由美國所主導的布雷敦森林體系──聯合國(UN)、國際貨幣基金組(IMF)和世界銀行(WB)。通過這些機構,美國能夠從政治上進行控制,而且這些機構也提供了這種世界秩序的正式框架;另一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面,美國與世界上另一個唯一的在1945年以後的真正軍事大國蘇聯簽訂了《雅爾達協議》,各自劃分了勢力範圍。其次,通過推動戰後復甦的馬歇爾計畫,美國也成功的解決了為美國的產品在全世界創造有效需求的問題。該計畫對西歐和日本人提供經濟援助,對日本的援助主要是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後,並且是在戰爭的藉口下進行的。美國利用冷戰緊張的有利時機,加強經濟與軍事的聯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保證這些地區將忠實地接受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對所有主要問題的政治領導。但是,問題的解決也同時是問題的開始。對美國的最大打擊──也是最難化解的打擊,是西歐和日本的經濟復甦和繁榮。到1960年代,這些國家與美國之間大體上消除了生產力的落差,西歐國家和日本恢復了對國內市場的控制,開始有力地與美國在第三國市場上競爭。它們的產品甚至在美國國內的市場上也具有競爭力。這樣,美國經濟的自主性優勢到1960年代末期大體上消失了。由於西歐和日本經濟的復甦和擴張,世界生產得到發展,這導致了世界市場的飽和,一些主要工業部門,如鋼鐵、汽車和電子的獲利率都急劇滑坡。1971年底,美國被迫放棄黃金/美元兌換機制,就是這種經濟滑坡的集中表現。從此,美國需要盡力在政治上保持其經濟優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束緊它的貨幣腰帶。輸出失業與金融投機美國霸權和這次世界經濟擴張大致同時結束於1970年。儘管很難確定它們的年代,但美國霸權從那時起就一直處於衰落之中。依據所謂的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週期對此進行分析,從1945年到今天是一個典型的康得拉季耶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週期,它一直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A階段,或者說上升和經濟擴張階段,大約是從1945年到1967/1973年間;另一個是B階段,或者說下降和經濟萎縮階段,這一階段從1967/1973年到今天,現在已經進入終點危機時期。從上個世紀七○年代迄今,世界經濟經歷了相對停滯的30年。經濟停滯的典型特徵就是大型壟斷企業的利潤率下降。對此人們會做兩件事情:一是把產業轉移到低工資的地區。許多國家發展起來,從事低利潤產業,並且成為製造業中心;二是想賺大錢的人們會轉向金融領域,基本上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金融商品和債務機制進行投機。工業生產的下降會導致世界體系出現相當數量的失業者,問題是誰將遭殃?每個國家都試圖向其他國家「輸出失業」。歐洲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在80年代,而美國在90年代伊始,基本上都通過各種機制「輸出失業」。但是金融投機總是會導致泡沫破裂,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 (Bernard L. Madoff Investment Iecurities LLC)以及他的難以置信的「龐氏騙局」,正是金融投機不可能持續獲利的最好例證。未來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壞資本主義體系面臨根本性危機。在危機中,每個資本家都不得不支付人力成本、投資成本和稅收成本,這三種作為產品銷售價格的組成部分的基本成本,一直在穩步上升。當它們在產品銷售價格中所占的比率過高,而可供剝奪的剩餘價值量又受到擠壓之際,聰明的資本家就認為不值得投資,因為,資本投入如此大而利潤又如此之少,於是他們開始尋求替代方案。擺脫危機有一些常規的方法,但這次這些方法都行不通了。其中一個做法是創造新的、生產性的先導產業,可以對此進行壟斷經營獲得高額利潤。我們以前借此擺脫了危機,但是這次就沒那麼容易。因為經濟好轉本身正好再次的推高這三條(人力成本、投資成本和稅收成本)基本曲線,如果整條曲線到達上限,就不能再向上移動了。我們現在就處在這三條重要曲線至上限路徑的70%、80%的點上,而且它正在劇烈地震動。關鍵在於,不能只是無限制地增加銷售價格,因為在一定點上人們就不買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經大大的失衡,無法恢復到任何一種平衡,即使是暫時性的恢復也不可能。(明日續)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