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延續「眷」戀 (2):文化保存 不能只看經濟

立報/呂淑姮 2012.02.22 00:00
【記者呂淑姮高雄報導】「你們如果要做專題研究,就要常常過來這邊走走,跟在地的長輩多聊天。」高雄左營明建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孟繁珩,對著前來眷村拍攝影像紀錄的學生們說。他們站在「四海一家」餐廳前,講述著過往眷村的歷史。只是,孟繁珩眼中所見,是現在年輕學生無法看見、只能努力理解的從前。四海一家 眷村的甜蜜回憶四海一家,非常豪氣海派的名字。這是多少左營海軍、眷村子弟曾經的美麗回憶。目前是餐廳的四海一家,在早期是青年男女的社交場所,眷村男孩交了女友,會帶著她到四海一家去,兩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或是到當年高雄熱門的約會場地花月冰果室去吃東西聊天,甜蜜蜜的冰點都不及對方笑容甜美。孟繁珩與左營眷村文化館志工楊才舜都提到,只要是左營海軍眷村長大的,沒人不知道、或是幾乎都曾經在四海一家度過自己的青春。即使現在它成為餐宴會館,但還是有不少長輩要嫁娶兒女時,選擇回到此處來辦喜事,讓下一代與上一代都有共同的回憶。至於「四海一家」名字由來,則是因為當年海軍內有四大派系:馬尾、青島、電雷、黃埔,為了和平相處而定名。▲被稱作將軍村的明德新村,因日軍遺留下的房舍環境較好,在國軍遷台初期,都是供高階將領居住的宿舍。(圖文/呂淑姮)對在此地出生成長的眷村第二代,如孟繁珩、傅梁琨這一輩的人來說,眷村內處處都是歷史故事,而這些故事的特殊性,是只在特定區域、時間裡發生的。傅梁琨就在左營明德新村住了50個年頭,被稱做「將軍村」的明德新村,因為房舍建置都是獨門獨院的住宅,環境較好,以往都是給少將以上軍階的軍人居住。孟繁珩、傅梁琨一邊帶著學生們導覽,一邊介紹此地曾有的風雲人事物:像是有條「七二路」,是蔣中正72歲生日時鋪的馬路,所以被叫成七二路。獨門獨院的房子,幾乎都是日軍留下來的建築群,還有少數幾棟可以看到當時設備的煙囪,這樣的建築方式因都會區快速發展,已經非常少見。「曾任海軍總司令的宋長志以前就住明德新村。」孟繁珩說。總司令不止一位,現在的高雄市海青工商前身,就是海軍子弟所就讀的學校,是由抗戰時期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於南京創辦。國軍遷台後,因海軍子弟需要念書求學之處,在高雄左營重新建校,當年稱為海青初級中學。▲高雄左營明建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孟繁珩認為,文化保存不能用金錢、市價來衡量:「難道沒錢就沒文化?」(圖文/呂淑姮)高階將領居住的是獨棟日式房舍,地板還是當年日軍從台灣山區砍伐的檜木,至今仍保存非常完整。中階軍人居住的是兩棟相連的房舍,兩兩比鄰而居,還是保有自家的私人空間。普通位階的軍人與眷屬,就住在一棟長型10連戶的房舍,大家屋頂相連,空間較小。楊才舜則提到,那時有許多人認為台灣是暫棲之所,生活在小隔間內,吃穿用度也只能一切從簡。無論是大將軍還是小士兵,家裡不可少的就是防空洞。明德新村內仍有一座極有保存價值的戰備型防空洞,長度約30公尺,內有蓄水池、通氣井,是預備在戰時用來當作臨時指揮中心的。「我們小時候就在這玩,從通氣井鑽進鑽出。」孟繁珩和傅梁琨都說。因為老舊眷村改建,許多住在眷村的住戶都要遷居到新建的現代形式大樓,上下樓搭電梯、回到房子裡就只剩電視,「左鄰右舍」從此就成為虛幻的字眼。讓居民說故事 才是真保存孟繁珩說,眷村文化是台灣特有的、世界各地找不到的活歷史。這樣的過去與現在,與台灣的發展緊密結合,不能被隨意抹去。「也不能被藍綠政治綁架、或是被用土地市價衡量!」國防部近年來處裡眷村保存議題,在保存的數量和方式上,與學者和眷村居民的想法有著極大落差。長期關注高雄海軍眷村保存、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助理教授侯淑姿說,要談保存,得先對文化這件事有所想像:「保存不是指把居民全數遷出,留下幾棟老房子、規劃參觀展覽或立個解說牌。」她說,這樣的保存是死的保存,讓居民留下來繼續說在地的故事,傳承技藝、口述歷史,這才是保存。侯淑姿也說,學生要學近代的戰爭史,就該到眷村聽老將軍們講故事,因為他們都親身走過,「這比在課堂上看資料學習更精彩生動,是我們珍貴的人文資產。」看眷村存留問題,最關鍵處仍在於土地資源分配。官方以經濟價值角度衡量文化資產,孟繁珩問得犀利:「這是文化的事,為何是國防部在做?」如今,將軍村中仍有將軍居住,但就在今年6月,是國防部與在地居民協商的最後期限:6月前要拆遷,請眷村長輩集中住到新式的自治國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