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龍應台文化

立報/社論 2012.02.15 00:00
「吃沒幾口,安德烈就捨不得地哭了,然後,我也跟著痛哭,兩個人的眼淚就這樣一滴滴的落在半熟的牛排上,讓牛排吃起來都是鹹的……」這是首任文化部部長首日上任與記者茶敘的談話,談到他與兒子在香港高級牛排館踐別的畫面,而我們的媒體也很捧場,一字不漏記下這些感人的文句。龍部長還說,她和兒子在香港家居面海,住了近10年,接下職務非常倉促:「離開香港的時候,書架裡有書、冰箱裡有雞蛋、洗衣機有待洗的衣服、茶杯還是熱的就來了。」另外一則新聞說,龍應台比其他部會延後上任,是因為要處理居家的事務;又說她決定接下職務後,先在香港自行「做了兩週的心理治療」。總之,不管母子淚眼鹹了牛排或是倉皇離家是否真實,這種大事件/小情節、大人物/小故事的敘事模式的確就是龍應台的風格。這樣的風格見諸於她的著作《大江大海1949》,也幾乎見諸於她發表的每一篇文字。龍應台擅長運用小情節、小故事來增添敘事的感性,從而營造出某種日常化的真實。李敖在《大江大海騙了你》一書中批評龍應台選擇性擺放材料,扭曲歷史真貌,只片面描述「現象」,卻寫不出原因,或是根本不敢寫出原因。於是,一部名為歷史書寫的作品,卻彷彿國民黨的文宣……。李敖的評論也許太過尖刻,然則,龍應台的著作習慣性刻意經營小情節、小故事,就難免於對材料的選擇、渲染與編造,有時候為了效果的經營,又不免以虛擬混淆真實,以情緒劫持理性。真要論其模式,其實與時下八卦雜誌大明星/私領域的編撰法則並無兩端。就算有再龐大的狗仔隊,八卦雜誌也不可能對大明星的私生活瞭如指掌,彷若如影隨形,附身床笫。但是,舉凡暢銷的八卦刊物,必然以深入祕地鋪陳細節取勝。即使是明星的日常瑣事都充滿了戲劇情節,文字讀起來不是甘甜爽口,就是淚眼婆娑。這當然是調查、採訪、偷拍的技術之外,還要加上添香杜撰的本事。於是,明星的情愛、決裂、忌妒、背叛牽引著我們的關注,成為我們在家庭中、在辦公室、在咖啡廳與親朋好友聊天的題材。這是八卦雜誌親近人性,潤滑社交生活的功能。龍應台的著作在兩岸三地有龐大的粉絲群,她的書寫風格在媒體上當紅,模仿者眾,形成一種獨特的「龍應台文化」。然則,龍應台接掌文化部之後,這種模式是否也將籠罩在台灣的上空?龍部長上任第一天,媒體上就展演了母子情深,以小故事包裝國家政務、以私領域滋潤公部門的本事,也許,不知不覺之間,「龍應台文化」已經隨著龍部長的上台而渲染開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