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追憶「一道彩虹」的美好年代

中時電子報/本報訊 2012.02.14 00:00
「帽子歌后」鳳飛飛因病過世的消息傳來,令歌迷大感震動、哀傷。成名於一九七○、八○年代的鳳飛飛陪伴了許多人成長的歲月,特別是對四、五、六年級生來說,鳳飛飛的歌聲與表演是青春歲月難以磨滅的一部分;如今她長眠於故鄉桃園大溪,為向鳳飛飛致意、更為台灣經驗留下記憶,不妨思考為這位早已成為「台灣傳奇」一部分的鳳飛飛建立一座紀念館,紀念這位台灣戰後第一代最受歡迎的「本土天后」。

本名林秋鸞的鳳飛飛出身極為貧苦,她曾說過自己小時候難得吃到白米飯,每天期待出外做工的父親下工後,帶白天吃剩的便當回家給家裡的孩子們吃。她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升學,十六歲出道前曾在紡織廠做過女工。後來決定從事歌唱表演工作,但因為被影視圈認為外形太「聳」,一開始並不順利,甚至過程中還因國語發音不夠標準而備受挑剔,經過極為辛苦的歷程,並將藝名改為當時很少見的疊字、帶著夢幻感的「鳳飛飛」,逐漸打響名號。

在所謂的「庶民經濟」一詞還未流行的年代,鳳飛飛就已成為連結通俗流行文化與經濟生產力之間的最佳代言人。甚至有人說,「加工出工區」和有「勞工天使」之稱的鳳飛飛,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兩大支持力量,因為,在製造業撐起台灣經濟的一九七○至八○年代,鳳飛飛以動人的歌聲與親切的形象,得到廣大勞工迷的喜愛,撫慰了許多離鄉背井外出打拚的人,讓他們的心情可以安定與穩定;同是「艱苦人」出身的鳳飛飛,特別打動女性作業員,讓當時處於臺灣社會底層的年輕人找到了生命中的認同對象,讓生命充滿了希望,鳳飛飛也因此得到過「模範勞工」的表揚。

鳳飛飛的歌聲伴隨著瓊瑤「三廳愛情電影」的盛況,更深也更廣泛地創造流行。在「二林二秦」(指當時愛情電影的兩大女主角林青霞與林鳳嬌,男主角秦祥林與秦漢)席捲電影界的年代,鳳飛飛也愈來愈紅,因為當時幾乎每部瓊瑤電影都賣座,而幾乎每部賣座的電影都有主題曲和插曲,這些歌曲也幾乎都是由鳳飛飛所主唱;在娛樂選擇還不是那麼多元的年代,二林二秦的愛情電影可比現在的偶像劇得到的注目更大,票房更驚人,鳳飛飛的歌於是深入人心,大街小巷傳唱,〈我是一片雲〉、〈雁兒在林梢〉,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目的經典。可以說,當時電影賣座的公式就是:「瓊瑤」+「二林二秦」+「鳳飛飛」。

鳳飛飛後來也演出電影,她個人的成長背景與出道歷程,雖充滿辛苦與辛酸,但鳳飛飛竟以可愛且充滿喜感角色在大銀幕上有令人驚豔的演出;期間鳳飛飛並成為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在橫跨二十六年的時間裡,六度推出常態性綜藝節目,屢屢創造收視高峰;而原本以演唱國語歌曲走紅的鳳飛飛,也藉著自己的高人氣,和主持節目之便,開始有計畫的推出台語老歌歌謠採集與演唱,成為當年本土歌曲的重要發表園地與搖籃。

鳳飛飛的魅力老少咸宜,因此,一九八四年,台灣流行音樂史、電視史上第一個歌迷、影迷自發成立的俱樂部「鳳友會」成立了。鳳飛飛演唱生涯已歷經三個世代的粉絲,「鳳友會」一路追隨鳳飛飛的成長,至今仍持續運作;鳳飛飛與鳳迷們之間的感情深厚,甚至鳳飛飛為了不要影響粉絲們過年的心情,要求家人將死訊延至農曆春節過才能發布,她並且在遺言中表示,若有機會,會在來世為歌迷們繼續演唱未終之曲,歌迷始終是支持鳳飛飛的最大力量,她也盡一切力量,為歌迷做最好的呈現與貢獻。

相對於現今演藝界的浮華紛擾,鳳飛飛代表的某種質樸真摰的表演風格,珍惜自己身為公眾人物的自律,以及不斷在表演領域精益求精的努力,格外令人難忘;鳳飛飛所經歷的是一個相對正面、積極而發奮的年代,在那個台灣經濟成長、社會相對單純的年代,鳳飛飛的表演不只是在許多人的生命裡留下了精采的回憶,也與台灣曾經擁有的某種昂揚、樂觀與集體自信心相互輝映。在懷念鳳飛飛的同時,很多人也忍不住要追憶:那些年,我們一起有過的美好時光。畢竟,那樣的時代,或許我們都回不去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