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貴不貴 歐美分校成鍍金選擇

立報/謝雯伃 2012.02.01 00:00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極度渴望讓孩子接受大學教育的亞洲家庭開始考慮各種昂貴選擇,包括將孩子送到英國或澳洲大學在亞洲各地所開設的分校。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從情感上來說,這是非常折騰人的一件事。」席瑪.辛赫(Seema Singh)表示,她所談的是「印度全國工程學校入學考試」(All India Engineering Entrance Exam, AIEEE)。每一年,有超過1百萬名印度年輕人參加這場測驗。「這是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她說,「有時,我會心悸發抖。」不過,參加考試的並不是47歲的席瑪。她是在為18歲的兒子伊山(Ishan)擔心。 席瑪的丈夫在德里從事廣告業工作,他們倆除了要支付昂貴的學費,讓伊山進入私立學校就讀外,還付錢讓他上額外的家教課程。伊山想進入獲國家補助的大學修讀建築,那表示他必須要在AIEEE名列前茅。僧多粥少 轉向海外在印度、中國和東南亞,教育是經濟成長奇蹟的部分關鍵。不過,由於進入獲國家補助大學的競爭太過激烈,許多家庭開始思考另一選擇:到國外以昂貴代價取得學位。在印度,技術類別的科系相當競爭,其中尤以工程學科最激烈。在頂尖的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s),每年只收1萬名學生,可是去年竟將近有50萬人報考。伊山的父母檢視家庭收支預算後,開始思考將他送到國外就讀大學的可能性。這個選項目前在亞洲相當普遍,有許多家庭借貸高額款項,或花上畢生積蓄完成這件事。甚至還出現一個新興行業來幫助這些父母,那就是教育顧問。有些教育顧問是由海外大學委任進行服務,有些則會向家長收費。維多利亞.德薩(Victoria D'Sa)是全球教育顧問服務(Global Education Consultancy Services)的合夥人。該公司在印度各地設有辦公室,一次收費將近2萬5千盧比(約新台幣1萬5千元)。「印度是接受大學教育最好的國家。」她建議。「因為花費較少。」她估算,靠優異成績進入頂尖印度大學就讀的學生,一年花7萬盧比(約新台幣4萬2千元)接受世界級的大學教育。這解釋了何以競爭會如此激烈,有些大學則設有低種姓學生的保障名額。學費飆漲 負擔沉重但近年來,學費開始提高,甚至連價錢低廉的公立大學也是如此。有些大學開始提供「管理配額」,讓有前途的學生或家庭願意支付特定金額以換取就讀機會的學生入學。德薩預估,這筆入學費會讓一名學生增加50萬盧比的大學教育支出。不過,就算是最便宜的海外就學選擇,新加坡當地的大學一年學費也大概這麼多。當然,還需加上飛機票、房租和食物的日常生活花費。前往西方國家的花費就更高,美國是最昂貴的選擇。昂貴的花費是辛赫夫妻希望伊山留在印度讀書的原因,他們期盼至少能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碩士學位在何處取得,才是差異所在,」他母親表示,「我甚至想過要用貸款的方式讓他攻讀碩士。」讓孩子去海外讀大學,「你基本上只是在支助他到海外開派對。」伊山的父親表示(他兒子則插了一句玩笑話:「對我來說挺不錯的」)。顧問德薩估計,在英國或澳洲的碩士學位學費約在80萬到150萬盧比,美國學費則更貴。不過,諸如德國等歐洲國家就沒有那麼昂貴,像芬蘭或挪威等國家,可能還會提供印度學生財務支援。海外分校 價低質高對亞洲其他國家家庭來說,還有一種折衷選擇。過去3年來,部落客強納生.王(Jonathan Ong)在諾丁罕大學這所英國學校修讀工程,但他並未離開他的家鄉吉隆坡。諾丁罕大學1999年開設馬來西亞分校,2006年中國分校開幕。歐洲、美國和澳洲的大學紛紛在亞洲設立校區,如果學生選擇留在亞洲校區而非到原校區上課的話,學費通常會較為低廉。「對那些經濟上沒有那麼寬裕足以到海外求學的學生來說,在馬來西亞設立外國大學分校,讓他們有機會能以較便宜的花費接受英國或美國教育。」強納生.王表示。馬來西亞與印度相仿,要進入公立大學就讀的競爭相當激烈。公立大學的學費較低(一般來說一年不到1千美元),不過入學名額通常有其限制,不是依照種姓,而是根據學生的種族來決定可否入學。入學名額限制是強納生.王寧可貸款支付60%學費,進入諾丁罕大學分校就讀的原因。強納生.王是華人,屬於馬來西亞的少數族群。他每年的學費是2萬8千令吉。他認為他所受的教育是「以較便宜花費所得到的品質教育」,而這一切付出的確有所回報。現在他進入職場,擔任一名顧問。王表示,這筆費用可能很高,但不會嚇跑所有人。「亞洲家庭認為教育是一種長期投資,願意掏光口袋,讓子女接受有品質的教育。」他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