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際組織警示 全球就業更嚴峻

中央商情網/ 2012.01.25 00:00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012年1月25日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表示,國際勞工組織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正瀕臨更嚴峻的就業衰退期(jobs recession),不僅拖延全球經濟復甦速度,也使社會動盪不安更惡化。

經建會表示,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在2011年10月底發布的「2011年全球就業報告」,全球經濟復甦的情況陷入泥淖,連帶嚴重影響勞動市場。全球需在2年內創造出8000萬個工作機會,才能回復到金融危機發生前的就業情勢,但以目前全球經濟情況看,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僅達一半。

另外,報告提到,已開發國家的就業情況至少要到2016年才可能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比起ILO在前年(2010年)發布的報告所預測的恢復期,再晚1年。

報告指出,人民對於失業問題及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重擔的不滿程度,在所檢視的119個國家中,超過45個國家正面臨社會動盪不斷提升的危機。此情況尤其在已開發國家(如歐盟會員國)及中東國家最為嚴重,其次為亞洲,在北非及拉丁美洲地區反而較為緩和。

報告進一步指出,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及社會動盪危機,反過來也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已開發國家的金融體系持續衰弱,減少在各國的投資(包括倚賴出口的新興及開發中國家),以致影響各國經濟成長及就業機會的創造。

簡單的說,虛弱的經濟現況拖累就業情勢並造成社會問題,就業及社會問題也影響投資及消費,造成惡性循環。

報告也指出,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應藉恢復市場運作,創造工作機會,而當前情勢反映各國對創造就業機會的關注尚嫌缺乏;許多國家聚焦在如何平緩金融市場,例如在已開發國家,討論的議題多半圍繞在財政緊縮及如何幫助銀行紓困。

報告建議,各國應把就業問題置於全球性議題優先順位,即使活絡市場及創造就業的責任主要繫於各國政府,但國際間的政策協調及合作至為關鍵。一地出現區域性就業衰退,遲早都會影響其他區域的經濟及社會情況;反之,倘若各國共同合作,將能增強解決失業問題的成效,G20國家在此一全球性議題即扮演領導角色。

經建會表示,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內即以解決就業問題為重點工作,目前推動「全球招商」與「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讓新興產業落腳地方發展,並配合全球招商的推動,將資金引導到各區域投資,進而帶動民間投資與薪資成長,增加在地就業機會。

另外,政府持續推動「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等措施,配合經濟及產業發展,加強與活絡勞動市場機制,希望能紓緩失業問題,增進勞工福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