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沙灘有許多鱟,現在已覓不可得,澎湖現在也是偶爾一見,在金門,鱟主要出現在水頭、建功嶼、古寧頭、西園和北緣潮間帶;即使如此,潮間帶仍不易遇見繁殖的鱟,為了看活化石的堅硬模樣,先帶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看母鱟揹著公鱟,彷彿蜻蜓雙飛;聽聞建功嶼在退潮時能步行前往,且潮間帶的泥濘有機會發現繞行的小鱟,在不可多得的緣分下,當地解說導覽員的眼光捕捉鱟留下的爬行痕跡,在藍天下狂奔的喜悅就在小鱟探頭的那一刻。
已在地球上生活四億年的鱟,從以前到現在幾乎沒有經過演化的轉變,為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屬節肢動物門,全世界共有四種鱟,金門的屬於分布於東亞的中國鱟,因為成鱟主要棲息在高潮線下,且只有在每年5月、8、9月的繁殖季才會上岸,反而小鱟較易在潮間帶遇見。
關於鱟在金門也有俚語,例如「鱟公衰三冬,捉鱟母衰一斗久」、「捉孤鱟,衰到老」,都是藉由鱟在沙灘爬行時成雙成對的隱喻而來,如果抓到一隻,一定要趕快放走,不然破壞別人的美滿家庭,害另一半孤單寂寞,可會遭到報應,在古老的韻味裡是否帶有幾分警惕的智慧。
觀察鱟的生態除了到金門縣水試所外,若到建功嶼,需先查清楚乾潮時間,在乾潮時間前往,不但較容易看見鱟的蹤跡,也避免在漲潮時前往而發生危險;因為鱟在潮間帶泥濘攀爬,若要走到潮間帶,務必換穿雨鞋,避免陷入泥淖而無法脫身;另外,看見鱟,記得用雙眼和相機欣賞、紀錄,記住那幾句俚語吧!或許老祖宗的智慧也是為了生態保育也說不定。(攝影/吳冠霖)